京津冀视角下首都北京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思考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逢其时,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北京经济发展有清楚认识与思考。首先,对北京市经济发展阶段要有高度清醒的战略认识。

第一,客观事实是,经济发展仍然是北京市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重要目标。2017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增速略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下降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10.6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9.3亿元,增长7.3%。然而,北京的人均GDP份额仍有待提升。这就充分说明,作为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首都,北京经济发展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经济发展仍然是北京市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和基础目标。

第二,从经济数据来看,2017年北京16个区的人均GDP依然存在不小差距,这就表明,我们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大破大立”式的经济统筹和协同发展战略,来解决首都内部的经济发展巨大的差距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困局。

综合以上的现象与分析,需要清醒看到的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下,对于北京当前的发展战略而言,短期内是要通过主动疏解非首都功能,适度控制北京人口增速和人口规模,全力解决首都的“大城市病”。但是,必须牢固树立的发展思维和共识是,疏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是忽略发展、弱化发展、排斥发展甚至放弃发展,不可将非首都功能疏解与经济发展任务对立起来,而是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型和相互支撑式的新格局。要在疏解中落实经济高端化发展和高尖的根本目标,要通过疏解来更好地重塑和创造北京市的各种高端创新要素条件以及深度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从而促使北京市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从深层次来看,构建全球有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客观上就是赋予了首都北京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具体途径,也就是说,首都北京的经济发展,是依靠全面深入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和开放深度融合的示范区,打造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引领区,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增长以及协同性增长。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当前北京市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对首都北京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和重点任务的理解和落实,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对解决首都北京内部的经济发展差距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推动创新的基础性作用认识有待提升。

由此,笔者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与新对策有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全球有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与首都北京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式的新发展格局。要充分认识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为首都北京所高度赋予的经济发展新内涵、新功能、新模式和新途径,依据北京市的发展状况,强化“三大科技城”和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和四个高端产业新区的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园区发展功能和产业定位,坚持综合性园区与专业化园区发展相结合,坚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强化统筹协调,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后所腾退出来的空间实现优化布局,统筹规划科研用地、中试用地和高端产业用地,优先建设研发创新集聚区。

第二,强化在北京内部以及北京和京津冀其他区域之间的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将北京打造为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回归企业在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回归市场机制作为激发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动力活力的基础性地位。同时,不可忽略政府的应有作用,找准政府在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中关键薄弱环节的发力点,鼓励地方政府在加快推进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中,重新认识和协调好“国家规划”和“北京特色”之间的承接关系,依据地区自身要素禀赋条件、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市场机制发育程度的差异,优先在北京区域以及京津冀区域探索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新经验、新模式、新机制,将北京打造为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

第三,针对北京地区和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领域中优先打造“国有+民营”协同合作的新格局。要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全面部署和深入推进,瞄准中国构建创新型大国的阶段性战略目标,依靠推进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以及京津冀协同的发展战略,对国有和民营企业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以及打造核心创新链中的关系与定位,进行全新的战略性思考和突破性改革。要从首都北京和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内在要求出发,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源链的对接和融合进程中,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功能的有机结合,全面创新政府在配置资源方式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构建“国有+民营”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加快构建“国进民进”形态的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第四,在北京市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优先实施产业转移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布局。从城六区的定位来看,作为首都自主创新中心区,重点推进基础科学、战略前沿高技术和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从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的定位来看,作为首都高端引领型产业承载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从各山区的定位来看,作为首都绿色创新发展区,重点实现旅游休闲,绿色能源等低碳高端产业创新发展。基于这样的战略定位,北京城六区已经是众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基础创新研究机构、各层次创新研发人才以及支持创新的金融机构等最为集中的区域。迫切需要将首都北京城六区的高端创新资源,与北京市其他区域的产业链资源对接、转化、辐射和衍生,尤其需要将北京的高端创新研究成果与周边地区的高端制造业体系实现密切配合和融合发展。因此,北京市城六区的科技创新成果,应该优先在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转化和发展,开创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真正在北京市内部落实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

4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