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房屋医生”36年,专解老旧住房“疑难杂症”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三条、五条、七条……”蒋华云摊开双手,掌心,一条条伤疤隐约可见。“100多斤的木门,2米多高,要拿锯子把它锯断,手上不小心,就拉下了伤痕。”

常年使用双手疏通下水道,用指甲剥电线的钢精轧头,使他的指甲边缘凹凸不平,凝结着黄色的沉积物。在指尖周围,老茧、水泡也随处可见。

为上海南房(集团)有限公司应急中心常务副主任,蒋华云在房屋维修的岗位上,一呆就是36年。被评选为全国劳模后,在黄浦区街头还是常能看见他骑自行车奔波的身影,周边居民送他一个美誉:“房屋医生”。

凡事靠认真

“寒潮来了,房屋的上水管道被冻住,需要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水中修理。为了给自己壮胆,我买了两瓶白酒回来,咕嘟咕嘟灌下半瓶。等到修理完成,身上的衣服都被冰冷的水浸湿了。”每逢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过境,蒋华云总是习惯性地留在办公室里,等到气象警报解除,他才离开。

自入行以来,蒋华云见识过无数应急维修的“疑难杂症”。他出生在原南市区的老城厢,周边有不少超过100岁高龄的老式里弄,相比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这些老房子更脆弱,稍有风吹雨打,安全结构就容易遭到损毁。居民家里,也因此常需要“修修补补”。

蒋华云在上海南房(集团)有限公司应急中心门口留影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夏日,居民王阿姨突然给他打电话,说家里墙面渗水宛如“瀑布”。他赶到后,将屋里检查一番,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不由得心生好奇。走出门,远远观察了王阿姨住的老式公房,发现楼上一户人家正在晾衣服。经过许可后,他进入楼上居民李阿姨家中,发现用来洗衣服的台盆下方有一道木质门槛,因为长期浸水已经发黑。

“起初,李阿姨十分困惑,王阿姨不住在我下层,她家漏水与我有关吗?”经过蒋华云的耐心解释,她发现,原来自己家卫生间下方与王阿姨的客厅上方距离很近,洗衣时,从卫生间渗出的水无法穿过瓷砖下方的混凝土,顺着缝隙涌入王阿姨客厅上方带孔的隔音板内,于是晴天也“渗水”。在蒋华云的劝说下,李阿姨同意疏通下水管道,从此,王阿姨家的墙面再也没发生渗水现象。

在蒋华云看来,这些“疑难杂症”本质并不难,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得到解决方案。

“望、问、听、切”

年轻时的蒋华云,曾在街巷里放置4个24小时信箱,还公布了自己家的地址和所有联系方式,只要居民有维修烦恼,就可以投递到信箱里,他一旦看见,立刻往车兜里塞上工具箱,翻身上车,前往居民家中解决困难。

年轻的蒋华云与他家门口的24小时报修箱

时过境迁,当年蒋华云居住的大境路253号如今已不复存在,信箱也被手机、微信取代,但蒋华云依旧坚守在房屋维修的岗位上,依靠一双巧手服务着居民。

打开蒋华云的工具包,能看见管子钳、榔头、电笔、螺丝刀等简单工具,如今,应急维修中心里也配备了水管内窥镜、高压水枪等高科技产品。但在他看来,比起技术,更有用的是人的手艺。为排除老旧住房的安全隐患,36年间,他总结了“望、问、听、切”的经验。

首先是“望”,每次前往维修前,他会首先查看房屋外观,从整体入手。有时,屋内的应急维修故障或是安全隐患并非是居民家中自身的问题,与周边居民乃至整体环境均有关系。“望”完外形后,他则会询问房屋里的居民,平时是否会遇到停电、断水等难题,或是是否有阁楼和地面下沉等现象。

如果要进一步排查老旧房屋的安全隐患,他就会拿出榔头,敲打一下房梁,如果传来清脆的“当”声。则说明房梁质量良好,反之,则可能存在枯竭和腐烂等问题。对于建筑高处的一些结构和设施检测,蒋华云会拿出一根戳棒,“切”一下屋顶,看看房屋木结构的弹性和受力是否良好。

传承“工匠精神”需要年轻人

“如今,我的工作又多了一项,寻找接班人。”蒋华云说。

在他的团队里共有6位一线维修工人,平均年龄为40至50岁。蒋华云对他们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希望未来能有新的“劳模”从中诞生。

令他欣慰的是,这些工人勤学踏实,即便没有基础,也很快成为了行业里的顶梁柱。

然而,如何留住人才始终令他烦恼。年轻人们嫌这行太苦、太累、收入又低,多半不愿意从事。在上海,一位普通的物业维修工人薪资仅3000元-4000元/月,有时招到了合适的人选,不满几年就会离职。

“360行,行行出状元,技术工人也是宝贵人才。”蒋华云说。在他的倡议下,上海南房(集团)有限公司提升了一线工人薪资,新一代的“上海工匠”正在不断涌现。

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