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银行公布2017年年报:稳中求进!多项指标A股上市行排名靠前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4月27日晚间,贵阳银行发布了2017年年报,这也是该行登陆A股市场以来的第二份年报。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实现公开上市的当年(2016年),贵阳银行全行资产规模就突破3000亿元,达到3722.53亿元。而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贵阳银行的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了24.67%,达到4641.06亿元。而营业收入124.77亿元,同比增长22.82%,增速位居26家A股上市银行前列。

此外,贵阳银行2017年的营业利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持续稳步增长,增速均在20%以上,且不良贷款率同比继续下降。

“稳”字当头,经营业绩增速超两成

实际上,2017年正是贵阳银行成立的第20个年头。而翻开这家“20岁”生日银行的成绩单就会发现,这依然是一家昂扬斗志和稳重精神相结合的银行。

正如贵阳银行年报中所述,这一年,贵阳银行做到了“三个保持”:经营规模保持合理增长;经营业绩保持良好;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但若细研读年报数据就会发现,贵阳银行多项指标表现优异:这一年,贵阳银行的总资产增至4641.06亿元,增速24.67%;营业收入124.77亿元,同比增长22.82%;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至1.34%。

持续稳定的营业收入,也是贵阳银行最让人心安的利润来源。2017年,贵阳银行的营业利润增至51.25亿元,增速22.10%;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5.31亿元,增速23.98%;2017年的净息差2.67%。

“稳中求进”是贵阳银行2017年工作的总基调。贵阳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不忘初心、坚守定位、保持定力,有效应对市场变化,积极推动发展转型,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实现了良好发展。

2017年,贵阳银行坚持“回归本源”,转型发展取得成效。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优质公司存量客户、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核心企业上下游等主体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中小微企业,助推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加快零售业务发展转型,强化零售金融产品创新,报告期末,储蓄存款余额659.17亿元,较年初增长30.19%;零售客户数677.9万户,较年初增长34.24%;年末信用卡发卡总数85.61万张,全年新增发卡量48.58万张。抢抓贵州省“大扶贫”战略机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全产业链打造、全流程优化、全要素链组合、全利益链联结、全责任链压缩”为指导,有效衔接扶贫项目产业链各方资源,金融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

深耕本地,贷款区域分布更均衡

据了解,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7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贵阳银行综合排名从2016年的第395位跃升至第316位,资本收益率排名居中国入选银行第4位。在2017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中多项指标排名全国城商行前十。

贵阳银行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数据显示,贵州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三位;2017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35万亿元,增长10.2%,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当前,贵州省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统筹推进建设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作为立足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贵阳银行始终坚持深耕本地,坚持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围绕地方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在金融精准扶贫、大数据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获得良好发展机遇。

成立20年来,贵阳银行始终秉承“服务市民、服务中小、服务地方”的办行宗旨,拥有深厚的客户基础和突出的机构优势。目前,贵阳银行已实现省内88个县域全覆盖。

2017年,贵阳银行在贵阳、遵义、毕节、凯里、都匀、安顺、铜仁、兴义、六盘水等9个市州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全线上涨,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区域分布趋向均匀,贵阳占比从77.37%下降至74.39%。从贷款地区分布来开,2017年贵州省内的账面余额为1144.81亿元,占比91.21%,较2016年提高0.99个百分点。但省内的贷款分布更加均匀,其中贵阳市账面余额占比为51.46%,较2016年的58.35%下降了6.89个百分点。

整体上看,2017年贵阳银行的贷款总额1255.14亿元,同比增长了22.4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贵阳银行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并未有导致资产质量的下降。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末,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8个百分点至1.34%,低于大多数上市银行水平,在所有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六;而拨备覆盖率则从235.19%进一步上升34.53个百分点至269.72%,在所有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五。

贵阳银行还在年报中表示,该行在2017年持续推进内控合规建设,不断优化风险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技术与手段更加丰富,风险识别、监测、控制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文/丁卯)

46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