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贵州湄潭:农民白天当老板 晚上当演员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5月15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实地走访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这里记者看到,作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贵州湄潭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共享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有了新变化。在这里,勤劳智慧的湄潭百姓不仅守护住了这片绿水青山,还把茶山变成“金山”,让村民脱贫致富,而乡村旅游的火热让农民生活奔小康,家家户户当上了老板。

茶山变金山 全村农民脱贫致富

标签
  • 湄潭
  • 老板
  • 贵州
  • 田家沟
  • 村民

“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45岁的湄潭县龙岗村田家沟村民王小红站在茶山旁自家两层小楼前露出喜悦的笑容。2007年,王小红把种水稻玉米的6亩地全种上了茶树。11年过去了,茶山已变金山,王小红住上了二层小楼,一楼三个铺面开起小卖部,二楼办起茶叶加工厂,茶叶远销安徽、武汉、苏州等地,家庭收入从最初的3万/年增长到现在的12万/年。和王小红一样,44岁的田家沟村民谭世武的生活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在家种稻谷和玉米,年收入8000元都不到”。谭世武告诉记者,他开办茶叶加工厂已经9年,年收入超过10万元,家里还买了两辆车。

原来走的是村民你一锄头我一铲子铲出来的泥巴路,住的是茅草房。田家沟村民组隶属于湄潭县城东部兴隆镇龙凤村,此前还是个没有自来水、不通电,甚至没有一条像样道路的贫困村。随着退耕还林、土地流转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当地村民种起了茶树,靠着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田家沟成功脱贫。

山上茶园翠绿、山下田园飘香、黔北民居连片。如今的田家沟有45户218人,拥有茶园面积545亩,人均茶园2.5亩,茶叶加工厂7家,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多元,已成为湄潭县首批黔北民居新村示范点之一,全组农村电脑普及率达95%,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达100%。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生活好了,农民富裕了,龙凤村田家沟村民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编唱了花灯戏《十谢共产党》,把切身经历的衣食住行新生活、新变化编成歌曲在当地广为传颂。

标签
  • 湄潭
  • 老板
  • 贵州
  • 田家沟
  • 村民

乡村旅游奔小康:家家户户当老板

“白天当老板,晚上当演员,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在当老板。” 湄潭县金花村支部书记冯燕青告诉记者,茶山让农民脱贫致富,而今在村里统一组织下,从生产茶叶向茶旅融合发展,则让农民都当上了老板。

徐学书原来是种茶的,自打开起“奶茶吧”,就没时间种茶了。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景区的村民徐学书所在的景区2015年5月26日开园后游客一直络绎不绝,“奶茶吧”里当地特色的凉虾、冰粉为游客夏季解暑的最爱,平均一个月有1万左右的纯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当老板,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徐学书告诉记者,“去年有人出价100万买我家房子我都没卖,因为这的环境好,空气好,还有有事干,有钱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

金花村支部书记冯燕青介绍,“七彩部落”现有乡村餐馆16家、乡村宾馆6家、特色小吃店17家。村民通过自营、入股、合资等方式,参与旅游业经营管理,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实现村民变商人,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在七彩部落,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户们转变身份成为农家乐老板,每到节假日或重大节日,村民就变成演员,登上七彩部落的广场大舞台为游客演出原生态的农耕文化,农家生活。

白天当老板,晚上当演员,茶叶专业村、优质米专业村、乡村旅游专业村、烤烟专业村、青田鱼专业村,许许多多的专业村打造出湄潭特有的物产品牌,鼓起了农民的腰包,小康实现程度达96.2%。2017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6400元,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达3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盈利260万元,已成湄潭农村综合改革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茶叶专业村。

无论家园美的田家沟还是家家户户当老板的“七彩部落”,这都只是“长江经济带”战略下贵州湄潭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茶旅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长江经济带不是独立单元,沿线11省市一盘棋全面协作,立足自然生态优势,打好生态牌,茶山变金山,变化还在继续。

标签
  • 湄潭
  • 老板
  • 贵州
  • 田家沟
  • 村民
4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