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山村耕地驴变“宝贝驴” 带动村民发“驴财”
大涝池村位于榆中北山浅山区,当地除种地外还热衷养羊,但封山育林后,草料来源成为问题,养羊收入“只退不进”,向来以“种地养羊”为主要营生的村民们只能“一心一意”回归土地。
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大涝池村的梁生财正在给肉驴添加草料。牛海龙 摄
标签- 梁生财
- 梁延科
- 驴
- 驴肉
- 该村
“父辈们就是‘靠天吃饭’,一辈子都没有富过。”梁生财说,如果不是儿子在外打工补贴家用,仅靠和老伴种地的收入仅能填饱肚子。而像梁生财一样,大部分村民虽清楚种地收入低,但迫于生计依旧耕耘在田间地头。
从2016年开始,作为大涝池村村定点帮扶单位的兰州军区善后办在调研基础上,先后投入近200万元,援赠120头毛驴、修建2座容积70吨的饲料发酵池、3个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从肉驴来源再到饲养基础设施配置齐全,帮助该村确立肉驴产业发展道路。
“坊间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一说,并且从驴肉到板肠再到骨架甚至驴皮都有经济效益。”大涝池村党支部书记梁延科表示,在确定肉驴产业后,该村成立合作社和养殖基地,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管养模式发展肉驴产业。并且解决好肉驴养殖市场销售问题,让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肉驴产业的红利成为“头等大事”。
据记者了解,该村与本地餐饮公司达成长期供销协议,探索建立“合作社+企业”产供销链条,并约定驴肉、板肠、骨架、驴皮均高于市场价3元到5元收购。“一头驴预计销售5700元以上。”在梁生财看来,原来的耕地驴已经变成“宝贝驴”。
“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返还红利8万元,8万元之外的盈利资金用于肉驴产业后续发展。”梁延科说,返还红利8万元按照7:3的比例,用于集体事业和帮扶无劳动能力的村民提高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壮大肉驴产业,兰州军区善后办又帮扶该村流转农户闲置土地300亩,用于马铃薯和肉驴饲草种植。“已与籽种公司达成收购事宜达成意向,预计1年可收益10万元。”梁延科表示,对于品相差的土豆和饲草一起作为肉驴饲料,可减少养殖成本,同时,肉驴粪便又可作为马铃薯和饲草种植的肥料,双向产生经济效益。
“肉驴产业初见成效,2018年年底便可实现整村脱贫。”梁延科说,时至今日,肉驴产业不仅“激活”了村民们的“致富心”,还成为了循环经济中的关键一环。
“该村村民有养驴经历,但属散养,技术方面仍有弊端。”榆中县金崖镇党委书记宋毓表示,当地政府将“包场”开展防疫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肉驴成活率。同时组织养殖相关人员赴河北、山东等地进行养殖考察学习,提高养殖管护能力。
兰州军区善后办副政治委员张柯平少将在考察肉驴产业发展时表示,确定产业帮扶是为了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防止出现“懒汉”思想。“‘输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造血’,实现脱贫。”
下一步,兰州军区善后办还将针对驴舍改造、马铃薯新籽种购买、风貌整治等项目投入近百万元,定点帮扶该村肉驴产业从探索发展走向成熟运行,并实现长期且稳定产生经济效益的目标。(完)
标签- 梁生财
- 梁延科
- 驴
- 驴肉
- 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