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和电力涨价欧洲如何解决
北溪管道再“断气”
北溪断供、冬季将至,欧洲的能源焦虑仍在蔓延。
8月3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北溪-1”管道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已暂停。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此前的说法,由于仅剩的一台涡轮机需要检修,“北溪-1”将停运三天至9月2日。
这已是“北溪-1”第二次停止供应。7月中旬的时候,“北溪-1“因年度检修暂停供气十天,当时在检修完成后,俄方恢复了40%(检修前的运营水平)的天然气输送量,但随后受涡轮机运行问题影响,输送量被降至20%。
有市场分析称,交易商对俄气本次发布的维修声明感到特别紧张,担心检修期会延长乃至彻底停止运营。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博弈的角度看,相信供应还是会恢复,因为这相当于俄方的最后一张牌,但预计之后的供应量会随着博弈的情况而发生变化,存在复供后又减少输送量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近月来,受能源供应削减以及高温干旱的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飙涨。洲际交易所(ICE)数据显示,在上周的最后两个交易日(25-26日),荷兰TTF近月期货的收报价格均在300欧元/兆瓦时以上。高盛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我们看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超过了基本面,受到供需问题以及市场流动性异常疲软的共同推动。”
令人担忧的是,欧洲天然气价格或许仍未见顶。8月28日,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委会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中将今年年底的天然气价格预期上调至5000欧元/千立方米(约485欧元/兆瓦时)。但在王永中看来,“梅德韦杰夫给出的价格预期并非基于严格的推算,更多的是一种警告”。
冬季即将来临,欧洲也迎来更大的能源考验。好消息在于,欧洲的储气计划成效突出。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组织(GIE)数据,欧盟目前的天然气储存设施的填充水平已达80%,德国的填充水平达83.6%,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认为,德国将在9月提前实现10月的目标值——85%的储存率。
民德研究院院长、前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积极的‘节省和储气过冬’政策已经帮助其实现了较高的天然气储气库填满度,也因此,此次‘北溪-1号’供气清零不会对欧洲产生严重的影响。”
8月31日,受“断气”影响,荷兰TTF近月期货价格日内走势震荡,现报272欧元/兆瓦时。未来趋势而言,王永中认为:“欧洲迈进冬天后用气量将上升,但短期内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难以大幅增加,在这种供需面下,欧洲的气价仍会见涨。但同时还要考虑到替代能源的使用,比如煤电、核电和生物质发电等,若能源储备充分,又是暖冬,这种情况下的气价压力会相应减少。”
天然气与电价能否脱钩?
随着天然气价格的走高,欧洲电价也迎来了历史新高。
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数据显示,德国与法国明年交付的电力价格分别在本周一(29日)与上周五(26日)冲破1000欧元/兆瓦时关口,均为历史上首次。
据欧盟官方数据,2020年,欧盟的电力来源中有35.6%来自包括煤炭、天然气在内的化石燃料。“欧洲目前的电力系统中,天然气发电占重要地位,而且欧洲的电力市场化程度高,使得天然气成本直接影响电价。”王永中表示。
这也使得欧洲民众的能源账单愈加昂贵。8月26日,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宣布,自2022年10月1日起,普通家庭的双燃料能源价格上限将增加至每年3549英镑(约合人民币28730元),与原来的1971英镑相比,上涨幅度为80%。
Ofgem首席执行官Jonathan Brearley坦言:“这次涨价将对英国家庭产生巨大影响,消费者现在将不得不作出艰难的决定。”
气电齐涨的现实境况下,欧盟无法再安适如常。8月29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布拉格与捷克总理菲亚拉举行了会晤,两人在会后宣布,欧盟将共同采取措施应对不断上涨的电价。同时,菲亚拉宣布,将于9月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欧盟能源部长特别会议。据透露,将电价的计算与天然气的计算脱钩可能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希望在短期内限制电力价格,并在长期内切断天然气与电力价格间的联系,“我们必须在未来几天或几周内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天然气价格不再主导电价”。
王永中称:“在介入机制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设置电价上限来调节,这过程中可能会对电力公司造成一定的经营压力,但政府也可以通过补贴来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调整发电结构,将天然气发电份额下降,将煤电、核电的比例适度调高。”
陈卫东则认为,“政府控制能源价格,甚至部分地区实行能源配给都是欧盟应对目前能源危机的策略之一。”他指出,市场对冯德莱恩话语的反应是气价大幅下跌,反映了市场认为欧盟有能力应对目前的能源危机。
但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看来,在短期内,电价要与天然气脱钩并不容易。“从目前来看,天然气的发电比例依然很高,若要将天然气的份额降到比较低的位置,可能需要重启煤电、核电等一系列动作,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救企业、省用气、忙进口
为应对这场能源危机,欧盟组织及各国政府可谓忙得“不可开交”。
此前,为帮助德国天然气进口商、欧洲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之一Uniper SE应对危机,德国国有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向其提供了90亿欧元的信贷额度。在7月的时候,德国联邦政府还以2.67亿欧元认购了该公司30%的股权。
从财报数据来看,Uniper经营状况的确惨淡。今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额达123亿欧元,主要原因在于俄气减少后,公司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采购天然气。近日,Uniper SE再次向政府“求救”,希望能将信贷额度扩大40亿欧元至130亿欧元。这也显示出,这场危机对欧洲能源企业所造成的“侵蚀”仍在持续。
此外,为安然过冬,欧盟成员国在7月就于今年冬季减少15%的天然气使用量达成了一致。同时确定了豁免机制,即没有与其他成员国天然气网络互联的成员国不受强制减少天然气需求的限制,电网与欧洲电力系统不同步且严重依赖天然气发电的成员国也可获得豁免,以避免出现电力供应危机。但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气的限制使用是否会对工厂生产造成影响还有待观察。
与此同时,欧洲近月来持续拓宽能源进口渠道。包括加大自挪威等供应国的天然气进口量、欧盟与阿塞拜疆签订《能源领域战略伙伴关系备忘录》,规定阿方逐年增加向欧盟的天然气供气量;与美国达成了大额的LNG交易,等等。
林伯强认为:“目前的能源危机已然对全球供应格局造成影响,若‘北溪-1’等管道最终被弃用,意味着今后的天然气运输将转为船运或者需要建设新的管道,这个过程需要很多投入,但欧盟正在为此做准备。”据悉,德国政府已经租用4个浮动式LNG接收站,首批两个临时接收站最快将在今年年底启用。
如今市场的焦点在于,即将到来的欧盟能源部长特别会议能否释放出更多的“自救”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