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油期货影响有哪些

广辉2分享 时间:

什么是燃料油期货

燃料油期货是指以燃料油作为期货标的物的交易品种,是在上期所上市交易的期货合约。

中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兴起

中国是石油产品的消费大国,全球第一大燃料油进口大国,也是亚洲最大的燃料油交易市场。仅2003年我国的燃料油消费量就占到全球的8%、亚太地区的23%。随着经济的飞速进展,对包含燃料油在内的石油产品的消费增速迅猛。从1965到2005的40年间,中国的石油消费以年均8.85%的速度飞速增长。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也由0.82激增到目前的8.53%。受产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石油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进口的。其实早在1993年,中国就正式由石油出口国转为石油的净进口国。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进展,工业化程度的深化,进口石油规模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目前已经超过50%。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6年6月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发布国际能源展望报告,则预测认为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

虽然我国的巨大油品需求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国际油价的制定中作用却甚微。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供应的2%,但是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甚至还不如印尼和韩国。过去,中国燃料油的定价权紧要在新加坡,中国燃料油进口企业只能以普氏在新加坡的现货评估价格作为进口结算参考,即采用装船当天及装船前后各两天,一共五天的新加坡普氏燃料油现货报价的加权平均价,作为双方的结算价格。这一反映新加坡市场燃料油供需状况的价格,却决定着中国进口燃料油的全部成本。这种做法不仅使能源资源的配置功能不能正常的发挥,还经常引发一些投机商在我国进口燃料油的计价期间在新加坡市场上联手推高现货价格,从中渔利。这往往使得我国的相关企业在应付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的大幅振荡危机之外,还要承担投机商在期货市场上的人为操纵带来的危机。据解析,广东作为国内最大油品交易市场,其燃料油价格的70%是受到新加坡市场的影响,而当地的市场供求因素只起到约30%的作用。为了规避燃料油的价格危机,在国内缺乏相关避险工具的时期,国内的燃料油经营大企业曾经长期通过各种曲线途径在新加坡燃料油的纸质期货市场上从事交易。据有关市场人士的解析,认为新加坡燃料油纸质期货市场上有1/3到1/2的成交量是来自中国内地的。而那些小企业则根本无力通过国外的期货市场来规避燃料油交易中的价格危机问题。

面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的持续增加,国际油价波幅增强的局面,国内相关企业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大。为了化解石油价格的危机,缓解与日俱增的能源危机,我国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和石油期货等多元化的措施。

早在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就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后来,原华南商品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也相继推出了石油期货合约。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成交量最大,运作相对规范,占了全国石油期货市场份额的70%左右。它推出的标准期货合约紧要有大庆原油、90#汽油、0# 柴油、和250#燃料油等四种。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成交量已经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很快由于实行石油政府统一定价而暂停交易。在之后的九年里,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一直处于空白阶段。

2001年,我国正式放开了燃料油的价格,完全靠市场力量来调节其流通和价格。燃料油成为目前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品种。从 2004年1月1日起,按照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进一步取消了燃料油的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证制度。燃料油现货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这就为我国恢复燃料油期货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004年8月25日,燃料油期货重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成为中国重启石油期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仅从开市至2004年10月底的43个交易日里,各月的合约累计成交量达到3639万吨,总成交金额达到803亿元,平均日成交量84万吨,成交额18亿元,这个日成交量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加坡燃料油纸质期货的成交量,雄据全球燃料油期货交易的首位。据上海证券报2006年8月25日刊文,上海期货交易所统计,自2004年上市到2006年7月31日,燃料油期货累计成交金额达到12501亿元,日均成交26.66亿元。平均每天有140至160家会员参与交易,日成交笔数在2至5万笔之间,日换手率高达200%甚至500%,持仓量增加稳健,交易活跃。

由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五个指定交割油库都设在广东,广东作为中国燃料油的贸易中心、消费中心、集散中心和油运中心之一,在中国燃料油的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具备重要的地位。上海燃料油期货的兴起,必将为中国成为全球燃料油市场的定价中心加上一块重重的祛码,而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地区,也将成为全球燃料油市场的油运中心。曾有业内人士预言,亚太地区的油运中心和集散中心将很快随着中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进展壮大而逐渐由新加坡向中国转移。中国必将登上全球的燃料油市场版图。

经过几年的运行,我国的燃料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已经得到了有效发挥,燃料油期货己经成为我国广大燃料油消费和经营企业的一个有效的对冲工具。目前,中国的燃料油期货的成功推出和平稳运行,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能够切实反映中国燃料油市场供需状况的“中国定价”。为中国改革原油和成品油等大宗资源类商品的定价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以此为突破口,建立健全中国的石油市场体系和期货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中国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体系,构建企业和政府对于能源金融衍生品的有效的危机经营管理平台,积极参与石油产品的国际市场定价体系,彻底改变中国目前石油消费量与石油定价权严重背离的局面,保障国家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金融衍生品的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安全和稳定,维护国际正常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具备积极的意义。

国内燃料油期货交易中的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目前中国的燃料油期货市场依然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除了一般性的市场规模较小、交易品种单一、规范性较差、市场经济功能发挥有限、危机识别度低等问题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a、燃料油期现货的国内外价格相关性过高,不利于价格危机的分散。燃料油作为原油的下游产品,与原油的价格具备很高的相关性。

b、国家的能源政策影响力依然不可忽视。虽然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的燃料油市场己经完全放开,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但是由于整个能源市场依然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中,各种能源政策调控措施频繁登场,而且这种局面还将持续。作为能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油市场也会因此而受到区别程度的振荡,并反映在燃料油的现货和期货市场上。特别是燃料油的流通领域的垄断程度比较高,对终端客户的利益损害较大。这就使得燃料油的期货交易中有了更多的规避政策危机的因素。

c、燃料油期货市场的投入者结构不利于市场危机的分散。我国燃料油现货的消费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非常特殊。我国燃料油的进口量占对其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且市场上流通的燃料油又基本上都是进口油;进口燃料油的消费地区非常集中,紧要集中于华南地区,而华南地区则紧要集中在广东。广东的燃料油消费量占华南地区的80%;燃料油的消费行业紧要集中于燃烧石化和交运行业,其中发电和运输占一半以上;燃料油的贸易商地区集中度高,紧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这种消费结构的特殊性使得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投入者紧要向多头集中,上海及南方的贸易商电厂等消费用户就占到相当的比例,而空头多为市场的散户。由于期货市场紧要的功能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而不是现货交割,只有以散户为天然多头,空头者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的市场结构才可以更好的发挥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这种反常而特殊的投入者结构,很可能就是燃料油价格难涨难跌的原因。

d、燃料油现货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危机存在传导性。石油的物质金融二重性特点导致石油现货的价格危机和石油期货的价格危机之间存在双向的传导机制。石油现货的价格危机可以通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方式向石油期货市场传播,而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危机则是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交易向现货市场实行传播。由于物质市场的运作和金融市场的运作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一致性,因此,价格危机在这个链条上的传导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危机是被消化还是被放大,就取决于这两个市场之间的交易制度、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交易者的交易心理。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我国燃料油的期货价格与国内的重要现货价格—— 黄埔高硫燃料油的关联度不大,反而与新加坡燃料油的现货价格之间更具备长期的关联。由于这两个市场之间的交易制度、交易时间等存在差异,因此,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危机性将因此有所降低。

由此看出,我国燃料油期货交易危机与其他国际市场的石油期货相比,甚至与我国的其他的期货品种相比,具备自己的特殊性,简单套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危机经营管理经验,或者直接套用我国其他期货品种的危机经营管理方式来实行燃料油期货交易的危机控制,显然是有偏误的。

18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