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连发三大规划,如何解读?利好哪些方向?

邓高分享 时间:

两化融合指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两化融合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4.6%、69.8%和74.2%。“十三五”以来分别增加9.2、14.9和12.2个百分点。

作为两化融合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在40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100家,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达到7600万台(套),平台汇聚的工业App突破59万个,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达160万家。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在加速构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对未来5年两化融合的发展目标做了介绍,并明确了相关的量化指标: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至105;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是两化融合的重点之一。过去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在新冠疫情期间,软件创新应用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但这个行业依然存在短板。谢少锋表示,目前我国软件人才整体供不应求,特别是对专业化、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进一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强关键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

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中,工业软件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向好,2021年1-10月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902亿元,同比增长20.9%。不过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软件产业处处长王威伟提醒,我国工业软件仍面临高端应用场景开放不足,三维几何引擎、约束求解器等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生态急需完善等问题,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威伟说,下一步,工信部将在引导用户企业开放工业软件应用场景,推动应用单位与工业软件企业深度合作等5个方面推动工业软件的发展。

今天公布的3份规划文件中,大数据产业未来的规模引人瞩目: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据测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

各地都在深挖大数据产业的价值。例如,广东、江苏等地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圳、上海、贵州等地纷纷出台数据条例,今年3月,北京成立了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也在11月份正式揭牌。“十三五”以来,京津冀、上海、贵州等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布局建设了11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未来5年,大数据产业要如何实现目标?谢少锋透露了3个重点计划:一是建立数据价值体系,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数据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在互联网、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开展评估试点;二是健全要素市场规则,推动建立市场定价、政府监管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三是提升要素配置作用,加快数据的要素化,培育数据驱动的产融合作、协同创新等新模式。

11月30日,大数据指数上涨2.52%,每日互动、华胜天成、力合科创、航天信息、南天信息、启明信息等概念股涨停;新国都、彗辰股份、赛意信息、博睿数据、汉得信息涨逾10%。

消息面上,11月30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数据要素价值评估体系初步建立,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数据流动自主有序,资源配置高效公平,培育一批较成熟的交易平台,市场机制基本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形成一批优质大数据开源项目,存储、计算、传输等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大数据指数自10月28日触及阶段性低点后,11月以来有所回暖,月内涨幅达到11.91%。

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

大数据是数据的集合,以容量大、类型多、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为主要特征,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产业则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相关专利受理国,受理总数全球占比近20%;同时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位居世界第一。

据测算,“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江苏、广东等地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圳、上海、贵州也纷纷出台相关数据条例。3月31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但同时也有分析表示,当前国内“数据壁垒”的现象依旧明显。建设繁荣的数据交易所只是第一步,让更多高价值的数据加速流动进入市场才是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的关键。

机构高关注板块23股

35股获北向资金加仓

数据宝统计,大数据板块个股中,共23股近期获10家及以上机构关注。其中,用友网络和奇安信评级机构数量最多,分别有31家和30家;其后宝信软件、海康威视、启明星辰和同花顺也均有20家及以上机构参与评级。

从最新价较一致预测目标价差额来看,44股上涨空间逾20%。凌志软件、数据港、南威软件、航天发展排名靠前,上涨空间依次为87.5%、78.53%、76.77%和73.3%;另有中新赛克、神州信息等11股上涨空间在50%以上。

资金面上,部分概念股近10日获杠杆资金或北向资金青睐。截至11月29日收盘,杠杆资金加仓74股,其中16股融资余额增幅逾10%,海兰信、慧辰股份、天阳科技、凤凰传媒居首,分别增长33.97%、28.58%、28.36%、20.88%。获北向资金加仓的个股则有35只,幅度较大的个股有浙江富润、思维列控和旋极信息,幅度依次为161.36%、145.93%和62.73%。

18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