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明年智能化加速推进,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展望2022年,中金公司预计行业需求稳健增长,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化加速推进,产业变革已至。大变革背景下,车企乃至产业链都面临颠覆与重塑,能够快速迭代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是重要抓手,也是公司业绩估值爆发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建议继续深入挖掘结构性成长赛道和个股机会,业绩持续高增消化下当前估值具备吸引力。
正文
乘用车:
加库存催化产销,关注电动智能下的新趋势。我们认为终端需求表现有不确定性,但加库存持续带动产销跑赢终端需求,2022年产量及批发量有望增长8-10%。新能源产品多点开花,中间价格端发力,我们认为销量突破500万辆确定性强,快充、换电需求提升。智能硬件预埋+软件服务带动车企盈利模式变革,高级别自动驾驶法规有望快速落地。零部件:短线看业绩反转、估值补涨、需求溢出,持续挖掘电动智能化下产品升级逻辑。短线挖掘业绩有弹性、估值补涨的公司,包括产能利用率反转、新能源溢出需求旺盛带动的产业链配套机会;中长期看,整体板块估值提升,但仍需持续可关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与国产替代机遇。
商用车:客车出海与智能化打开空间,轻重卡销量尚有支撑。期待补贴退坡与高峰替换需求拉动公交需求筑底回升,新能源客车出口与智能化打开成长空间,头部企业更为受益。重卡扰动因素逐步消退,轻卡行业治超趋严支撑需求,我们预计2022年销量为130/210万辆。电动商用车有望进入腾飞“元年”,带动企业单品价格带和估值双提升。
二轮车:需求冲高、结构向上、品类外延,期待盈利高增兑现。新国标替换潮驱动行业需求冲高,中低端市场激烈竞争态势或将延续,但产品升级有望拉动大众市场头部品牌均价及盈利能力提升兑现,品类延伸及海外市场拓展将贡献收入增量,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风险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芯片供给恢复不及预期。
总论:产业变革已至,景气趋势不改,把握成长机遇
我们预计2021年/2022年汽车销量总量分别为2,562/2,722万辆,YoY+4.2%/+6.2%。展望2022年,我们预计乘用车生产批发继续保持高增,乘用车批发销量有望达2,276万辆,YoY+8.1%,其中新能源销量达5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22.0%;商用车销量预计为446万辆,YoY-2.2%。2022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有望达5,400万辆,YoY+14.9%。
图表:2021E/2022E汽车总量预测
资料来源:乘联会,中汽协,中金公司研究部
乘用车:需求稳健、加库存催化产销,关注电动智能下的新趋势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无需对需求过分悲观。新能渗透率加速带动快充、换电需求提升,供给端新能源产品多点开花,产品结构“中段发力”,混动或迎来爆发元年。智能硬件预埋+软件服务模式带动车企盈利模式变革,高级别自动驾驶法规有望迎来快速落地。
零部件:短线看业绩反转,持续挖掘电动智能化下产品升级逻辑
电动化智能化带来新的零部件需求,产业变革持续进行,短期推荐关注产能投放释放较大弹性的零部件厂商和强势下游品牌(特斯拉、比亚迪、华为等)产业链机会。长期看,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持续深入,成长型赛道产品升级趋势明显,关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与国产替代机遇。
商用车:客车出海与智能化打开空间,轻重卡销量尚有支撑
►客车:补贴退坡与自然替换需求拉动,我们认为2022-2023年公交需求有望迎来反弹,同时新能源客车出口和智能化趋势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头部公司更为受益。
►货车:2022年重卡扰动因素逐步消退,我们预计2022全年重卡销量位于130万附近区间;轻卡行业治超趋严,预计需求维持在210万辆左右。电动商用车渗透率有望进入腾飞“元年”,带动企业单品价格带和估值双提升。
二轮车:需求冲高、结构向上、品类外延,期待盈利高增兑现
我们判断新国标替换潮将继续支撑行业销量向上,2022年销量有望达5,400万辆。激烈市场竞争态势或将延续,但产品升级有望拉动大众市场头部品牌盈利能力兑现,品类延伸及海外市场拓展将贡献收入增量,二轮车板块有望迎来估值反弹。
经销商:龙头业绩稳健增长,二手车与新能源合作不断兑现
我们预计今年豪车供给短缺带来的低基数及高订单深度有望增强明年增长业绩确定性,同时龙头收并购整合将带来确定性业绩增量,二手车业务以及新能源合作持续扩张有望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市场研判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1季度末基本能够恢复正常库存水平,泡沫期(被动加库)行情走弱。全年纬度来看,我们推荐关注业绩有支撑的成长型标的。
2021年复盘:供给矛盾下,量价估值皆有提升
乘用车:加库逻辑逐步兑现,电动智能大势所趋,自主品牌厚积薄发
行业加库存逻辑逐步兑现,春节旺季有望催化需求释放。车企补库步调持续积极,考虑进出口,10-11月渠道累计加库42万辆,今年累计去库幅度超过150万辆,仍有充足的加库空间。我们预计2021年乘用车产量、批发及上牌量均有望达2,100辆左右,同比增长6%左右。
2021年,乘用车市场呈现如下亮点:1)自主品牌呈崛起之势,市场份额提升;2)新能源产销屡创新高,增长核心动能发生切换,突破S型增长曲线的关键节点进入陡增阶段;3)新能源渗透率呈“哑铃形”结构,DM-i带动PHEV市场放量;4)汽车出口加速,新市场新品牌贡献增量;5)新势力引领智能化趋势,龙头跨界加速行业变革。
智能硬件预埋+软件服务模式,推动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陡峭
基于我们对2021年汽车智能化现状的观察与思考,我们认为,智能汽车长期发展将呈现上下半场两个阶段:
►上半场:硬件预埋。
车载端智能硬件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形成“智能的车”。路侧端构建智慧交通及智能驾驶示范区的智能基建,形成“智慧的路”。►下半场:软件服务创新。汽车成为流量入口,软件升级成为新常态,软件收费、服务收费成为可能。
站在全产业链维度,我们认为智能汽车带动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陡峭。在产业链上游,智能化相关零部件具备更高的开发难度和技术含量,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微笑曲线前端更加陡峭;在产业链下游,多样化的后端服务带来车企盈利模式变革,推动微笑曲线后端趋于陡峭。
图表:智能驾驶带来产业链价值量重构
资料来源:百度Apollo官网,华为Harmony OS,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法规角度来看,我们预计全球范围内高级别自动驾驶法规有望迎来快速落地。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KBA)于12月9日批准了奔驰L3级自动驾驶系统,全球自动驾驶落地节奏加快。
零部件:短线看业绩反转,持续挖掘电动智能化下产品升级逻辑
短期:结合估值看反弹,关注新能源高景气带来的溢出需求
顺应行业变革积极扩产导致短期业绩承压,后期产能释放预计带来较大弹性。零部件整体板块扩产较为激进,资本开支加大。我们推荐关注由于资本支出较大以及业务转型调整使得短期业绩承压,后期伴随产能投放将释放较大弹性的零部件厂商。
汽车智能化概念股:
1、万集科技:
2020年每股收益3.1200元,净利润 6.0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0.82%。智能网联多个产品及激光雷达,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激光传感器,并且应用在交调领域的厂商,也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激光交调自主品牌。
2、华阳集团:
2020年每股收益0.3900元,净利润 1.8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43.04%。公司作为国内智能座舱领域布局最为全面的领航者,适配长城、长安、吉利等国产大客户。公司HUO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占有率8%。公司目前与华为有多方面的合作,主要包括车载环境、车规级要求等与车载相关部分的研究与开发。
3、德赛西威:
2020年每股收益0.9400元,净利润 5.1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77.36%。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较全面的部署。公司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市场占有率11%,全液晶仪表盘市场占有率3%。公司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与英伟达合作紧密,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与高通合作。
4、东软集团:
2020年每股收益0.1100元,净利润 1.3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52.82%。
5、华达科技:
2020年每股收益0.7300元,净利润 2.2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7.02%。公司通过投资共青城橙芯,战略布局集成电路芯片产业,共青城橙芯主要投资于MEMS微机电系统、高端功率器件等生产制造企业,为公司向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化技术的转型提供战略支持。
6、亚太股份:
2020年每股收益0.0200元,净利润 1636万元。未来公司会同时加快对汽车电子系统、智能驾驶以及新能源轮毂电机产品的市场推广与应用。
7、保隆科技:
2020年每股收益1.1200元,净利润 1.8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33%。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和传统传感器业务有望逐渐成长为公司的现金牛业务,未来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主动悬架等汽车电子产品储备丰富,单车价值量提升空间大。
8、四维图新:
2020年每股收益-0.1594元,净利润 -3.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91.25%。自动驾驶领域行业龙头公司。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获得高精地图甲级资质的公司,公司车载导航稳居国内行业首位,市场占有率40%左右。此外,公司通过收购杰发科技,实现了像车载芯片领域的业务布局。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