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违约关注的点有哪些
保险违约的类型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违约
具体分为:
1、不按约定的期限交付保险费。
2、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隐瞒重要事实。
3、财产保险标的中的房屋、车辆发生所有权转让而不通知保险人。
4、不积极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出产、操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范。
5、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被保险人未按合同规范及时通知保险人。
6、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未尽责尽力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
7、保险事故由第三者疏忽过失责任造成时,被保险人未妥善保护代位求偿权,或私自放弃代位求偿权,或不积极配合保险人代位求偿,以致影响保险人代位求偿权利的顺利行使。
8、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没有依照合同约定及时向保险人提给有关确认保险事故性质、原因以及损失程度的证明资料。
二、保险人违约
1、不按约定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2、 保险人不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条款的内容,尤其是责任免除条款未向投保人明确说明。
3、不按合同约定对保险标的的安全状况实行检查,并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
4、在保险有效期间,未经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擅自批单变更合同内容。
5、保险事故发生后,不履行合同约定责任范围内的保险赔付,不及时核损支付赔款。
保险违约责任承担
保险合同效力中止
保险合同自始无效
解除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自动失效
增加保险费
比例扣减保险金额
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应扣减保险赔偿金
保险违约的原因
1.故意违约
有些投保人,被保险人对保险基于科学预算基础上的互助性和损失机会均等性不理解,而将保险视为单纯的获利手段,所以在投保时或故意隐瞒实情或避重就轻,被保险方对在投保多年后未曾发生保险事故而感到吃亏和心理不平衡,于是放松了对保险标的经营管理,盼望发生保险事故。另外,当保险事故一旦发生时不但不积极施救,而且还故意夸大损失程度,力图虚报损失,谋取更多的赔款。据美国保险调查委员会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大约2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索赔时虚报损失以弥补以前交了保险费而无赔偿的行为是正常的。
2.无意违约
由于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对保险合同所具备的约束力和严肃性认识不够,使得某些无意行为致使保险合同无效。如财产保险合同的标的发生买卖转让时,投保人不通知保险企业就私自办理了移交手续并自行转让了保险单,致使受让人得不到保障,蒙受经济损失,以致保险纠纷不断发生。或者当保险事故由于第三者过失引起的,被保险人却无视保险人的利益私自与第三者洽谈赔偿事宜,并且放弃代位求偿权或不积极配合保险人代位追偿,而影响了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行使,使保险人的利益无端受到损害。
3.保险从业人员为谋取私利而违约
目前我国的保险业正处于进展阶段,各类保险法规颁布不久,而且存在不完备,不明确之处,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也还不够。如有些保险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严,常会存在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现象,从而导致有些保险从业人员以及保险代理人为追求考核指标和自身经济利益而违规操作, 出现了诱导拉保、随意许诺、敷衍了事等行为。而当保险事故发生后,则推诿拖延,不履行已承诺的责任,直接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
保险违约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保险业还不够规范,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现状, 为了防止保险违约和保险欺诈,提高保险当事人自主履约的自觉性,规范保险业市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和保险常识,提高公众自觉履约的意识和责任感,使人们真正了解保险的意义在于权利和义务对等基础上的社会互助行为,认识到违约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实质,从而为履行保险合同的各项义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建立完善的保险评估体系和不断完善保险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保险评估体系,对保险企业的市场准入、资格实行严格评估以提高承保质量。同时,保险监管部门应定期检查保险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内部监控机制的实施状况,加强对保险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防止保险企业违约。
(三)不断完善保险合同,剔除欺诈行为。由于保险合同的内容对投保人和保险人均有约束力,因此,保险人在制定保险条款时,必须明确规范,对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的规范必须明确具体。防止被保险人利用合同漏洞实施保险欺}乍行为。
(四)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理赔程序。保险企业的各级理赔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理赔程序和权限实行理赔,同时保险企业还要总结经验,不断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的理赔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把好理赔关,有效地制止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和泛滥。
综上所述, 只有不断完善和认真贯彻执行我国的《保险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及对保险意义的真正理解,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逐渐杜绝保险违约和保险欺诈现象的发生;才能维护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才能建立和完善健康有序的保险市场,为保险业的快速进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创造条件,使保险业更好地为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进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