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赚几千万不算多 上千家平台涉足现金贷
本报记者 金微 北京报道
处于专项整治期的互联网金融,突然出现一片新大陆:现金贷。
在各类的互金会议上,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就是现金贷。还有各类网剧中,现金贷的广告占了半壁江山。最近,有家从事车贷类的网贷平台向本报记者表示,将于10月上线现金贷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上千家平台涉足现金贷业务,现金贷几乎已成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标配。不仅如此,还有新的从业者、公司正源源不断地入局,就连映客直播平台都要上线现金贷。
现金贷之所以这么火,吸引众多入局者,并非没有缘由。
月赚几千万不叫多
最近,几大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尤其是现金贷的成绩可谓亮瞎眼。
A股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透露,其今年上半年营收10.66亿元,以现金贷“2345贷款王”为主的金融业务贡献5.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667%,超过其互联网信息服务主业。
赴美上市的信而富第二季度的现金贷借款交易额从去年同期的1.2亿美元增长至6.38亿美元,毛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80万美元增长642%至1320万美元,同样是靠现金贷业务拉动了公司利润的增长。而9月19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申请招股书的国内分期消费金融平台趣店,上半年净利润近9.7亿,其主要业务就是现金贷。
目前,现金贷成为互联网金融中最快赚钱的业务,甚至有言“万般皆下品,唯有现金贷”。
现金贷的赚钱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加入,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持小贷牌照的互联网平台、上市公司、网贷平台,甚至还有映客等直播平台。
“这个行业利润确实有些夸张,现在一个月不赚个几千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现金贷的。”一家平台老总自嘲道。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今年消费金融公司出现超高利润,主要是得益于线上现金贷业务的迅速增长。其中,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20.07亿元,净利润6.45亿元,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22.97亿元,净利润5.41亿元。
不过,现金贷发展好的都是线上平台,线下平台则在减员、收紧业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佰仟分期已于近日连续退出厦门、宿迁、贵溪等多个地区,关闭了70多个城市的业务。此外,惠享分期也已连续退出云南、广西、四川、重庆、安徽等多个地区。
目前,包括捷信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此前做线下+线上模式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都在向线上转型,像马上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在今年上半年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或面临系统性风险
所谓现金贷,即互联网小额信贷,主要是对标英美Payday loan(发薪日贷款),目前并无统一定义。业内一般认为,就是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无场景的信用贷款产品。特征是额度低、期限短、利率高、审批快,贷款没有用途限制。
“一般消费金融有明确的场景、用途等,借到的是物,而现金贷则是直接借钱,只要是借到钱的产品就是现金贷。”有从业者向本报记者表示。
现金贷有巨大的市场。我国有50%的人口无法通过银行等传统信贷渠道获得贷款等金融服务,其中城市蓝领、学生和部分白领人群都是现金贷的主要受众对象。目前,各大平台的现金贷额度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期限不超过一个月,日利率在0.1%-0.5%不等,此外,这类产品还要收取不同利率的手续费或者服务费。《华夏时报》记者从某家现金贷平台申请借款,借款利息只有十几元,而平台的服务费却有100多元,此外,还有征信建档费等。
因为现金贷存在高息争议、暴力催收等问题,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银监会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整治中,首次提出清理整顿现金贷业务,要求相关平台严守年化36%贷款利率红线。不过,目前绝大多数现金贷早已过线,但其利率主要是计算在其他费用里。
“高风险高定价,而且现金贷都是短期,坏账率高,要覆盖坏账必须提高收益。”有现金贷从业人士直言。
目前,现金贷平台一般采用大数据风控来进行抓取和审核,比如说线上APP借款,只要借款人输入自己的基本信息,后台数据就可以调阅征信、查证消费记录、其他平台还款记录等进行审核。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过去大家是不敢对这类人群放款的,但金融科技更加成熟之后,使信贷风险就会降到可以忍受的地步,所以很多平台敢于对这些人群进行放款。”上述从业者表示。
由于现金贷无抵押物,风控完全依赖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风控风险和坏账风险很高。本报记者从现金贷业内了解到,确实有些现金贷平台积累了较高的坏账。
为了覆盖风险和坏账,现金贷平台通常的做法是融资、扩大规模。今年4月,网贷之家数据称,目前整个现金贷行业的规模约在6000亿到10000亿元之间,经过这半年的发展,现金贷的规模或早已超过万亿。而各类从业者卷入,泥沙俱下,也让现金贷积累了较高的风险,其中共贷、多头借贷问题突出,一些借款人拆东补西,从一个平台借款还另一个平台的利息。
一名现金贷平台人士表示,多头借贷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主要考验平台的风控能力,这个行业两极分化会比较厉害,“只要看清楚现金贷的商业基本逻辑,其实短时间做还可以,目前主要考虑的还是政策风险。”
国内一家较早进入现金贷领域的平台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之前这个行业参与者少,风险相当较小,现在大家一窝蜂进来,风险越来越高。“小气球不会爆,但是气球在爆炸前主要是吹得太大。”
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评论员“江南愤青”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现金贷主要面临系统性风险,现金贷有的利息高达百分之几百,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借款人无法还钱,需要在不同的平台借钱,最终结果所有平台借一遍,就像吸毒。“现金贷走到最后一定是大崩盘,这个周期可能还有一两年,最终大部分平台都是接盘侠,但做得好的公司可以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