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点评
参考历史购置税调减政策,本次超预期减征力度有望拉动乘用车消费需求回暖。财政部与国家税务局曾分别在2009年与2015年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行购置税优惠政策,调减周期分为减50%和减25%两个阶段,期间对汽车消费需求刺激成效显著:1)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2010年税率上调至7.5%;2)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率下调至5%,2017年上调至7.5%。根据中汽协数据,2009-2010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53%/33%;2016-2017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6%/2%。历史上两轮汽车购置税减免规模约为170亿元和500亿元,2021年我国汽车购置税总额为3,520亿元,本次减征总额占比超过17%。我们认为,5月下旬开始,长三角地区疫情逐步收敛,复工达产与货运物流加速恢复,汽车产业链将受益于供应链修复,叠加减税拉动需求,汽车行业产销数据将明显改善。
600亿元减征规模有望惠及超1,000万台小排量燃油乘用车。考虑到新能源车现行购置税减免政策,我们预计本次购置税减征对象仍将以小排量燃油乘用车为主。2016-2021年,国内单车购置税平均约1.3万元,分别按照5%(减50%)与7.5%(减25%)购置税率计算,600亿元减征规模可覆盖925万辆/1,850万辆乘用车。根据银保监会统计,2021年1.6升及以下、1.6-2.0升、2.0升以上燃油车上险量分别为1,101/607/45万辆,占比为63%/35%/2%,本次超预期减征规模或将覆盖绝大部分小排量乘用车。我们认为,本次减征规模超预期下,购置税优惠作为全国普适性税收优惠政策,有望与包括终端销售补贴、限购牌照放宽、以旧换新等地方性刺激政策形成共振,下半年购车需求有望显著提升。
投资提醒
短期政策边际角度来看乘用车整车受益最为明显,考虑到中低消费群体对于价格更为敏感,自主品牌及小排量占比较高合资品牌将直接受益。建议关注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政策有望带来零部件基本面加速恢复,提振自主、燃油、内销占比更高的零部件产业链条,建议关注星宇股份、新泉股份、华域汽车、拓普集团、伯特利。
新能源汽车数量持续增长,2022年1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六成的表现优秀。中国带动世界增量主要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转向市场化推动,形成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当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市场保有量突飞猛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未来成长空间巨大。以下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连续七年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会继续增长。2022-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十四五”发展机会研究报告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还没有完全退坡,今年只是减少了大约30%,补贴力度仍然很大。其次,免购置税、免费送牌照等等政策今年会继续执行,所以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率将会达到79%。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创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新能源市场已逐步从起步萌芽期过渡到快速发展期。现从三大市场数据状况来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世界新能源车的发展从混合动力开始,随后逐步进入电池为主的时代,纯电动和插混成为新能源的真正政策支持主力。2013年以来,随着各国支持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2022年全球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在内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23万辆,同比增长118.6%。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而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通常也包括混合动力汽车。2022年全球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314万辆,同比增长36.52%。 近年来,在碳排放压力的影响下,各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在整体汽车市场中的份额逐年提升。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占整体乘用车市场份额提升至8.5%,较2021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尽管新能源汽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谁都无法阻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将会更加完善。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发展历程中必须要坚持的理念,这就意味着环保行业会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的稳定性不断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现普及化生产后,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的缺点会逐步得到改善,逐渐走向千家万户,实现绿色环保出行。
文中观点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