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3周年有哪些厉害的科技企业?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发展,这片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从25家扩容至439家,总市值从5500亿元增长至5.8万亿元;在所有科创板股票当中,最新收盘价相比发行价有正收益的占比74%(324家),收益率超过30%的占比60.6%,77只科创板概念基金中,也有三分之二左右的产品录得正收益。无论是创业者、风险投资等原始股东,还是跟投的券商、二级市场的基金或个人投资者,大部分参与者都分享到了科创板的财富红利。
为中国硬科技发展破局提供资本支持,是科创板的重大历史使命。三年来,科创板没有为个别商业模式创新、大型成熟企业打开大门,而是坚守科创定位,为硬核科技企业服务。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这些行业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化中国竞争力而必须抢占的高地。
笔者统计,科创板至今IPO融资总额超过6000亿元,这些资金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研发工作:2019~2021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高达2069亿元,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均超过10%,是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要求(5%)的2倍。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也换来了科技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总计获得84988件专利。
更包容的上市条件,更便捷快速、预期更明确的注册审核,以及上市后更有效的价格发现,科创板这些示范效应还外溢到其他领域。比如,参照科创板的经验,2020年8月,深交所科创板正式试点注册制,2021年11月北交所开市并同步试点注册制。
科创板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场制度创新的大胆试验。在科创板开市之初,有关发行、上市、交易等方面的创新制度设计已十分完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新情况也需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满足变化中的需求,比如针对前期企业扎堆申报,但一些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证监会修订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明确了具有科创属性企业的内涵和外延;在科创板进入调整期,部分个股成交量低迷、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证监会又将做市制度引入科创板,利用券商的专业定价能力,为科创板引入更多活水等。
育树三年,如今已是葱茏一片。科创板用三年时间,已初步建立起支持硬核科技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而制度创新是这一生态体系得以新陈代新、进化升级的优渥土壤。展望下个三年,科创板需要紧跟急剧变化的全球经济形势,在产业导向上突出中国经济的实际需求,继续为中国经济动能转换提供资本助力,同时在新股定价、二级市场交易、产业/风险资本退出方面,科创板还需继续提供制度创新,让价格体系更加有效,金融和产业资本衔接更紧密,从而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几家值得关注的科创板科技公司
1、中控技术
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及运维服务,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核电、制药、冶金、建材等多个流程工业领域。
根据睿工业数据,2019年国内DCS市场规模为87.4亿元,同比增长7.2%。中控技术在DCS份额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了27%,行业第一。尤其是细分领域,化工份额41%,石化份额为30%,均为行业第一。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艾默生、霍尼韦尔。
SIS是保障工厂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在工业生产期间提供对设备、人身、环境的安全保护,避免恶性事故发生。根据ARC数据,2019年国内SIS市场规模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同比增长10.3%。根据ARC数据,2019年康吉森、中控技术份额分别为26.4%、24.5%,处于第一梯队,远超第二梯队厂商。
公司创始人褚健为中国自动化领域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著名专家,曾任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目前系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约22.51%。
从历史数据来看,成长性非常好,未来两年预测增长率也在30%,同时毛利率40%以上,净利率10%以上,盈利能力非常好。公司研发支出也在10%以上,2021年高达5亿,且全部费用化。
公司非常好,综合得分可以给85分(假设茅台是100分)。缺点是估值不低,目前市值400亿,对应今年PE约50倍。
2、柏楚电子
柏楚电子是国内激光切割控制系统龙头,中低功率领域份额超60%,高功率提升至超20%,进口替代加快。公司位于激光产业链中游,主要竞争对手是西门子、德国倍福、维宏股份等。
柏楚在高功率的销量市场份额也已由2018年的9%提升至2020年的17%,2021年已达到20%。
公司最大的特点是盈利能力非常高,毛利率都在80%以上,净利率都在60%以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在15%以上。
公司五位创始人均系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作为公司实控人,合计占股70.59%。目前公司市值300亿,对应2022年PE40倍,估值不算低。
3、欧科亿&华锐精密
两家公司业务一样,都是数控刀具,且均位于株洲市,同时两家公司规模相差不大。
欧科亿核心业务包括硬质合金制品和数控刀具业务,前者包括锯齿刀片、圆片和棒材,后者主要为数控刀片,包括车削、铣削和钻削三大系列。
全球刀具市场规模近2500亿元,国内稳定在400亿元左右。国内企业市占率很低,最高的株洲钻石只有3%左右,欧科亿市占率只有1%左右。从产量上来看,欧科亿2021年销量7711万片(单片价格5.9元),产品排在株洲钻石、华锐精密之后,排名第三。
从数据来看,成长性很不错。毛利率30%,净利率20%,都不错。
目前公司市值65亿,对应2022年PE约22倍,大行业小公司。重点关注。
作为对比,华锐精密成长性也很好,华锐精密没有硬质合金制品,纯粹的数控刀具。目前市值57亿,对应2022年PE26倍。
4、联赢激光&海目星
联赢激光主要从事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汽车制造、五金家电、消费电子、光通讯等制造业领域的激光器及激光焊接机、工作台以及激光焊接自动化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大族激光、海目星等激光加工设备供应商。
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优势较为明显,与海目星双雄争霸。2021年,联赢激光动力电池领域收入10亿,毛利率32%;海目星动力电池领域收入11亿,毛利率21%。
目前,联赢激光市值95亿元,海目星市值154亿元。海目星股价涨幅较大,主要是公司切入光伏领域,且披露了许多新签订单:2022年Q1,公司新签订单约20.77亿元(含税),收到中标通知书尚未签订合同金额约12.58亿元(含税)。
大市场小公司,可惜估值都比较高,尤其是海目星,估值太高了。
5、中微公司
公司产品包括CCP刻蚀设备、ICP刻蚀设备、TSV深硅刻蚀设备、MOCVD设备以及环保设备,可分别用于8/12英寸前道逻辑晶圆加工、先进存储及先进封装工艺、化合物和LED制造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客户主要为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逻辑晶圆厂商;三星、SK海力士、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先进存储厂商;华天科技、长电科技、日月光、通富微电等封测厂商以及化合物、功率半导体等特色工艺厂商。
据Gartner,2020年全球干法刻蚀设备厂商市场中,中微公司市场份额占比仅为1.37%,国际龙头泛林半导体占比46.7%,排名第一,其次是东京电子占比25.6%。而在2020年大陆刻蚀设备厂商市场份额中,中微公司占比20%,大部分市场仍由外资企业垄断,应用材料及泛林半导体的大陆市场份额占比接近70%。
从历史数据来看,赚的钱并不多,应该还没到大赚特赚的时候。
初善君查了一下,应用材料市值5629亿元、拉姆研究4166亿元,均是人民币。目前中微公司市值747亿元。
6、华峰测控
华峰测控是国内最早切入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域的企业之一,主要侧重模拟和混合信号测试设备领域,目前产品主要分为STS8200系列测试机和STS8300数模混合测试机两大类。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爱德万和泰瑞达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4%、41%,典型的寡头垄断。华峰测控市场份额提升明显,全球市场份额由2018的1%提升至2021年的2.3%。
从历史数据来看,非常漂亮,尤其是这两年增速都在100%以上,去年扣非净利润增长194%,今年Q1增长195%。同时,公司毛利率80%,净利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