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季报业绩超预期,年底能双重上市吗?
阿里2023财年一季度收入2055亿元,超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2023第一财季阿里实现营业收入2055.55亿元,同比微降。其中,中国商业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至1420亿元左右;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至近177亿元。
据了解,阿里中国商业分部主要包括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盒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天猫国际及阿里健康等中国零售商业业务,以及包括1688等的批发业务。
4、5月份,疫情导致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供应链和物流中断。而根据阿里财报,6月份包括本地生活服务、淘宝天猫等主要业务已看到明显复苏信号,这或许为接下来公司季度表现提供了一个良好信心基础。
“虽然我们的业务在四、五月增速相对放缓,但进入六月已经看到向好迹象。基于我们拥有的高质量消费群体,以及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多元化业务所呈现出的韧性,我们对未来长期增长充满信心。”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
在消费领域,阿里提前2年完成国内年度购买用户超10亿的目标后,高质量用户群体继续保持较高黏性。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2个月,超过1.23亿消费者在淘宝天猫年度消费超过1万元,这些消费者的跨年活跃率约98%,与截至3月底的情况基本持平。
面向未来,阿里消费者业务高质量增长路径清晰——用远中近场结合的矩阵服务消费者多元需求,聚焦低神透露行业机会,以继续增加超10亿消费者的总钱包份额。花旗的分析也认为,整个市场中不同业务协同效应正是其看好阿里因素之一。
在产业领域,抵消跨分部交易后本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加10%,经调整EBITA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反映了非互联网行业客户的增长复苏。
国际商业板块也见证着全球商业的温和复苏。6月季度,Lazada在东南亚的订单实现10%的同比健康增长,Trendyol订单同比增长46%。国际批发商业继续帮助中小商家出海,Alibaba.com季度完成的交易额同比增长16%。
单季耗资35亿美元回购,被曝遭软银“预售”1/3股份
近期,包括阿里在内中概互联网公司股价普遍承压。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阿里在本季度继续加大股权回购计划。
根据财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一个季度,阿里巴巴以约35亿美元回购了约3860万股美国存托股(相当于约3.087亿股普通股)。
相较于上季度,本季度阿里巴巴股份回购力度进一步增强。截至6月底,阿里流通的普通股为约212亿股(相等于约26亿股美国存托股)。
在此之前,阿里董事会于2020年底授权回购10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2021年8月,阿里又在公布2022第一财季报告时宣布将股份回购计划从100亿美元扩大至150亿美元。
2022年3月,阿里再度宣布上调股份回购计划总额至250亿美元,成为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回购计划。这项股份回购计划将于2024年3月底前有效。
截至6月底,阿里股份回购计划仍有120亿美元未使用额度。中信证券认为,长期来看,阿里仍将是中国数智化进程的重要参与方,外部环境改善时,公司的科技投资价值有望被重新认知。
但同时,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3日报道,由孙正义创立的软银集团今年已通过预付远期合约(一种衍生品)出售了所持阿里约1/3的股份,预计将为其筹集2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85亿元)。
据报道,相关文件显示,软银今年以远期合约出售的2.13亿股阿里持仓,是与高盛、瑞穗和瑞银等银行达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股票要在两年之后才能完成最终交割。软银将保留股份的投票权直至到期日,并可选择以现金而非股份来结算合约。软银越来越多地利用这种衍生品为公司当下筹集现金,同时保留继续持有股份的可能性。
软银对阿里巴巴进行的这些操作或将导致其在阿里持股比例降至保留董事会席位的门槛之下,并阻止这家日本集团在财报中计入其在阿里收入中所占份额。
在截至3月31日的财政年度中,软银的愿景基金出现了275亿美元的亏损,这是该基金自2017年完成募资以来的最大亏损金额。今年5月,孙正义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软银集团将进入“防御”模式,放缓投资的同时回购公司股票。
预计年底完成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
在此之前,阿里于7月26日宣布,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申请,拟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
根据公告,阿里巴巴目前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第二上市,将会按照香港上市规则申请香港为主要上市地,预期将于2022年年底前生效。
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其后,阿里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将可以继续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股份。
与二次上市不同,采取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会同时拥有两个第一上市地,且两市场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股价表现相对独立。从公司角度来讲,双重主要上市有助于扩大股东基础,提升全球市场影响力,既便于后续融资,也可进一步将业务扩展至其他市场。
据了解,自2019年在香港二次上市以来,阿里巴巴大部分流通股已转至香港注册。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阿里股份于香港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7亿美元,于美国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32亿美元。
这意味着,作为阿里业务开展的主要市场,阿里始终受到中资和亚太资金的高度关注。此次阿里新增香港作为主要上市地,在技术层面上水到渠成,也符合市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预期。
有分析认为,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之后,预计国际投资者将更多配置阿里港股,可能给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同时,阿里港股有望纳入港股通,便于内地投资者直接共享其成长红利。
事实上,2018年香港联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后,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公司选择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但在交易机制设计上,大多以美国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挂牌多采用“二次上市”模式。
而近段时期以来,双重主要上市正在成为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截至目前,已有知乎、贝壳、小鹏、理想等9家中概股公司实现双重主要上市。
尽管阿里并不是首家申请双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但从市值和交易量上看,阿里的选择都有更强的信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