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股价大跌如何破局
海底捞上半年营收167.6亿元,同比下降16.6%;净亏损2.66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9453万元,由盈转亏。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海底捞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海底捞股价大跌
海底捞表示,亏损原因主要系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3.08亿元,以及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部分餐厅暂停营业或暂停堂食期间产生的固定开支和员工成本。
受此影响,海底捞今日股价低开高走,盘中一度大涨逾8%,随后股价维持高位震荡,涨幅约7%。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关店300家”的“啄木鸟计划”实施不足一年后,公司表示将择机启动“硬骨头”门店计划,即正考虑重新启动开业此前关停的部分门店。
国内基金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国内共有49只公募基金持有海底捞股份。有明星基金经理选择了坚守并加仓,也有多只基金趁着底部回暖选择减仓甚至清仓海底捞股份。
上半年由盈转亏
上半年,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为2.9次/天,同店翻台率达到3.0次/天,累计接待顾客人数1.46亿人次。门店方面,上半年新开业18家餐厅,因“啄木鸟计划”关停26家餐厅。截至上半年末,全球共有1435家海底捞餐厅,其中1310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22家位于中国港澳台地区,103家位于11个其他国家。
自3月份开始,新一轮新冠疫情爆发对中国多个地区造成冲击,餐饮业整体面临重大不利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6月,中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7.7%,其中4月、5月餐饮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2.7%和21.1%。海底捞也无法幸免,因北京、上海等多个主要城市和地区先后实行静态管理,严格限制人员流动,今年3至5月份,每天平均有超过200家海底捞暂停堂食。
经营数据的下滑,也体现在持续处于低位徘徊的股价上。截至8月30日,海底捞股价报收17.46港元/股,受低基数影响较低位已经反弹逾70%,且在二季度内上涨近20%,当前市值为973亿港元。
公募基金持仓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国内共有49只公募基金持有海底捞股份。泓德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邬传雁旗下泓德丰润三年持有、泓德臻远回报以及泓德卓远三只基金分别持有2428.9万股、1170万股以及883.2万股股份,前两只基金在二季度期间均采取加仓操作。另一方面,十余只基金选择了减仓操作,银华心怡、华安优质生活等8只基金在二季度则清仓了所持的海底捞股份。
如何破局?
去年末,海底捞曾公告“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并开展以收缩战线为核心的“啄木鸟计划”。
海底捞在半年报中透露,随着外部疫情的逐渐好转及内部“啄木鸟计划”取得一定成效,集团计划择机启动“硬骨头”门店计划:目前在考虑重新启动开业可能性的门店为2021年“啄木鸟计划”下关停的部分门店。
数据显示,海底捞线下门店经营正触底反弹。今年3月-5月,平均每天有超过200家门店暂停堂食,该数字6月减少至90家以下,7月份进一步减少至30家以下。随着疫情的逐渐缓和,2022年6月以来其中国大陆地区及其他地区的餐厅经营表现月度环比已经明显好转。
海底捞表示,“管理层会在未来持续重新评估这些关停门店的选址、物业条件、人员配置、经营面积、经营提升潜力等因素,在满足市场条件,保证顾客满意度,不影响现有门店经营表现及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选择符合重新开业条件的‘硬骨头’门店。”
此外,面对各城市不期而至的封控,海底捞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驱动了外卖业务增长。其半年报显示,今年1月-6月,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大幅提升,由去年同期的3.46亿元升至4.76亿元,增幅近45%。
海底捞在半年报中表示,正努力满足消费者在堂食之外的消费场景需求。在实施封控管理的城市,海底捞灵活开展多种创新:以门店为配送站,为广大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消费者提供火锅套餐、盒饭、冒菜、小龙虾等形式多样的外送服务。另外,海底捞整合线上平台,包括自营的“海底捞APP”、“捞点好货”小程序和第三方外送平台,品类繁多的“捞派”系生鲜食材、便捷美味的方便食品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快速启动自有团队+三方平台双配送机制,有效补充运力;同时,鼓励门店启动私域流量管理,通过社交群组开展便民服务。
海底捞表示,从专注堂食模式转变为机动作战模式,更好地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今年6月中旬,海底捞建立社区营运中心,以“外卖+社群+直播+线上商城”的社区营运模式,专注于堂食服务之外的多元化餐饮服务创新。
自发布2022年中期盈利预警之后,多家调研机构研报认为海底捞当期业绩好于预期。国信证券表示,结合近期经营数据看,海底捞“啄木鸟计划”、新管理团队上任后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并称供应链体系完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维持海底捞“增持”评级。民生证券则称,疫情好转叠加海底捞积极控制租金和运营成本举措下,海底捞业绩质量有望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