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剧本杀为何兴起

自迅分享 时间:

44岁阿姨玩剧本杀“上头”

暗黑色的房间内,玩家们围坐成一圈,六七盏道具蜡烛的橙黄色烛光微微摆动,气氛有些许诡异,NPC(non-playercharacter,非玩家角色)的声音时而高昂激动,时而低沉沙哑,玩家们的情绪也随之被牵动。

这里是美国洛杉矶,44岁的苏阿姨正和几位华人朋友一起玩剧本杀。

游戏过程中,大家时不时地就在笔记上快速地记下几笔,而苏阿姨始终保持专注,几乎不动笔。

“我记性还挺好的。”原来,苏阿姨是个剧本杀“老手”。

她的本子上只密密麻麻地记着玩过的剧本,从情感本《就像水在水中消失》、恐怖推理本《病娇男孩的精分日记》、还有欢乐本和阵营本……细数下来,从去年9月初次接触剧本杀到现在,她已经玩过六七十个剧本。

而关于玩家的专业度,最有发言权的还属苏阿姨的女儿小林,因为当初,就是她把妈妈“拉入坑”的。

如今,妈妈玩的剧本比自己玩过的还要多,对此小林说,妈妈已经相当专业,选本前先参考无剧透版红黑榜是常规操作,就连扯谎能力也突飞猛进。

“偷道具的时候我妈就会说‘我和你是一个阵营的’,但其实她跟别人才是一个阵营的。”

每周周末,从晚上六七点一直玩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几乎都是苏阿姨固定的剧本杀时间。

通常,剧本杀要凑够六七个玩家才能“发车”,在女儿和丈夫抽不出时间的情况下,苏阿姨还会选择和陌生华人玩家“拼野车”,那些爆火的剧本拼车时还需要“摇号”。

“剧本杀可以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沉浸在游戏中,时间过得很快。”

问起剧本杀为何如此有吸引力,苏阿姨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她看来,玩剧本杀和看书、看电影差不多,不同的是,看一本书需要更长的时间,剧本杀则是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让玩家代入角色,短时间内体验另一种人生,这便是苏阿姨为之着迷的地方。

他们其实想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在小铭看来,除了乐于接纳新事物外,这群中老年玩家愿意主动接触剧本杀还有另一层目的——和孩子拉近距离。

“你出去干什么?”

“打剧本、狼人杀。”

子女们的回答总是令父母感到费解,“他们想了解一下孩子平时到底在玩什么,想和孩子们有话说。”

小铭有点遗憾地说,很多中老年人想要主动打破隔阂,和年轻人“拼车”,但有些年轻客人可能只是抱着“拼”到帅哥美女的心态来玩的,他们并不想“拼”到大爷大妈。

对此,聚本社的CEO吴嘉宸也深表认同,中老年人的确正主动向年轻人靠近。

从公司业务数据上来看,有不少四十多岁的家长已经接受了剧本杀,也愿意在家点剧本杀外卖,给孩子专门“开本”,带孩子玩,但年轻人带家长玩的情况却并不多见。

“老年人也有情感缺失,年轻人其实也不是没有时间,只是不知道该陪父母干点啥。”

剧本杀“骨灰级”玩家吉女士也深有体会,她认为,剧本杀可以是孩子和父母沟通的桥梁,至少,在玩游戏的这短短几个小时,两代人之间是“有话可说”的。

个人生活习惯和痕迹带入到角色当中常常引起反差与喜感,这也让吉女士感到无比有趣,长辈们总是忘记要代入角色完成任务,也经常“触犯”规则犯一些低级错误让人哭笑不得,但看得出来,她们十分享受和子女玩游戏的这个过程。

“我们平时陪老人说话的时间太少了,完全想象不到,她们玩游戏的样子真的很可爱。”吉女士说。

剧本杀走进老年大学和养老机构

创业之前,聚本社CEO吴嘉宸也曾在养老机构工作过,他发现,在CCRC(持续性照料养老社区,指的是为退休后老年人提供持续性照料服务项目的养老服务中心)模式下,大部分老人休闲娱乐项目仍以下棋、喝茶、健身、看书为主,剧本杀并未占有一席之地。

究其原因,吴嘉宸觉得,目前,贴近中老年人心理和实际生活的优秀剧本寥寥可数,而且很多剧本会存在血腥暴力元素,加上游戏时间过长,游戏机制复杂,剧本杀“友好”地走进中老年人的娱乐生活道阻且长。

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在一些老年大学和养老机构中,经过适老化改进,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已然对这个潮流游戏燃起了兴趣,让老年人拥抱剧本杀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

五六年前,当河北石家庄刚有第一家剧本杀时,吉女士就接触到了这项游戏,但她不会想到,几年后,一群八十岁的爷爷奶奶在她的“安利”下也能玩起剧本杀。

现在,吉女士从事着养老地产行业并经营有一家养老机构。经历过那次家庭剧本杀,吉女士直言,她起初只想在养老院做个实验,看看其他老年人玩剧本杀有什么反应。

于是,一场年龄跨度从68岁到90岁的剧本杀游戏竟真的被组织起来了。


206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