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生三孩的养育成本有多大
养三孩的两大难题:房子太小,阿姨太贵
0岁-3岁是育儿的“开荒阶段”,除了奶粉、尿布等日常支出,月嫂和育儿嫂的工资占据了大头。只有一个孩子时,邱可还勉强忙得过来,等怀了二胎就不得不请了一个住家阿姨,专门照顾老二,最初工资是每月7000元。按照市场惯例,三个月后涨到了8000元。由于供需不平衡,有些育儿嫂把孩子带熟后,就会立刻坐地起价,雇主不涨工资就跳槽。
房产是城市家庭决定生育三孩的底气。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有11个省份约30个城市出台二孩、三孩家庭购房优惠政策,具体包括购房补贴、新增一套购房指标、优先摇号、贷款利率优惠等。不过,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目前均暂无相关政策。
为了给孩子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正在备孕三孩的姚女士带着两岁的大女儿和五个月的二儿子从北京搬回了老家太原。在她的规划中,等到三娃出生断奶,全家人再搬回北京。那时,大宝正好在北京上一年级。“一下子搬到小房子肯定不适应,实在不行考虑另租一套。”姚女士说,“为了小孩上学没有办法,肯定要做出一些让步。”
为生三孩,你愿意放弃多少?
生育行为不仅是社会化行为,也是经济性行为。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统计委员会副主任王军告诉我们,城市女性在生育一孩时很少对生育成本和所需资源做前瞻式估计。相比之下,二孩、三孩的生育决策更具经济理性,父母对于生育行为的经济成本、人力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更加敏感。
养育三孩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时间成本。也正因此,一线城市很难找到双职工三孩家庭。几乎所有受访的母亲都放弃工作成为家庭主妇,且不约而同地称呼伴侣为“队友”。她们表示,倘若当爸爸的不靠谱、不支持,自己绝对不可能生三孩。然而,由于妊娠哺乳期间事业的中断,三孩妈妈注定是在育儿这场战役中牺牲更大的一方。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访问了近900名上海市内育龄女性,发现一孩母亲获得职业晋升的比例(40.79%)高于二孩母亲(29.02%)。相关研究也表明,有两个孩子的城镇青年女性“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发展机会”的比例高达50.98%,是同类男性的3.35倍,比育有一孩的女性高出17%。女性每生育一个子女会造成工资下降约7%,且这一负面影响随着生育子女数量的增多而变大。
让生育成为一件美好的事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显示,虽然国家的生育政策不断放开,但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生育意愿分别仅为1.54个和1.48个。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不愿迈入婚姻,这些三孩家庭又为何在意识到巨大生育成本的情况下,依然逆势而流,选择生育三孩?
成长环境对她的生育观念影响很大。在广东家庭,多子多福的想法深入人心。母亲曾跟邱可提起,家里本来可能还有个弟弟,但当年计划生育抓得严,想生不能生。生时就已经罚了好多钱,实在没条件再要老三。
不可否认,性别因素是生育三孩最常见的理由之一。大部分中国家庭要一孩的动机是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有个孩子才完整;生二孩是考虑到独生子女太孤单,两个能互相作伴;三孩则是追求儿女双全
个理想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应该让大家对生育这件事持积极态度,哪怕不以生孩子为荣,起码不觉得它是一件丢人的事。
半个世纪以来的生育政策在潜移默化中形塑了几代人的生育观。如今,一说到家里有四五个孩子,很多人最先联想到的还是愚昧落后、重男轻女、缺乏避孕意识。“虽然现在放开了三孩,但总体上还是生育限制性思维,或多或少流露出一种生孩子多了不好、孩子是负累的倾向。”
2016年年初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以后,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超过1700万。但从2018年开始就持续大幅走低,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仅1200万人。三孩政策对于提振人口增长的效果仍有待观察,不过,从2021年1062万的出生人口总数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8月1日,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上刊登的文章中称: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曾在4月表示,中国人口最快今年就将进入负增长轨道。
归根结底,人口政策不能就生育谈生育。正如三孩政策刚出台时网友一段无厘头的问答:什么样的人会生三孩?——生了二孩的人。恋爱、就业、结婚、一胎、二胎,人生历程无法一蹴而就。什么时候人们能发自内心认可生育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提起多子女家庭,第一时间想到是经济条件优渥、有爱心、爱孩子、令人羡慕的大家庭,那才是真正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到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