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为什么离不开李佳琦直播

自迅分享 时间:

作为直播电商的超级IP,李佳琦影响力非凡,虽然让商家“又爱又恨”,但品牌方似乎也有种共识:目前还离不开李佳琦。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为什么品牌离不开李佳琦直播,我们一起看看吧!

品牌方为什么离不开李佳琦直播

从“买卖消费”走向“情感互动”

我们会怀念小区门口卖烤冷面的东北大哥;会大老远跑去以前常光顾的餐厅吃饭,只为那口老味道和那些回忆;会一次性买完老奶奶所剩不多的栀子花,然后心里给自己一个掌声;也会怀念在直播间被主播照顾,而频繁观看和消费的购物体验。

种种行为背后,不仅仅是买卖,也是情感在流动。

李佳琦“复出”后的直播间,不少消费者打出“你终于回来了”的话语,李佳琦粉丝的忠诚度,甚至堪比明星艺人。

试问消费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对着一个想要“掏空”自己口袋的人表示期待、说出“想念”?

三林以为,大概只有一种情况——自己在被“掏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情绪或者情感上的满足。我们也可以套用现在的流行词汇来描述这种行为:情绪价值。

我们常常希望另一半能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因为本质上人的情感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即便是那些宣称自己很宅不喜欢社交的人,去翻看他们的上网记录,恐怕也不难发现他们混迹于各大社交网站,通过另一个渠道自我缓解。

在李佳琦直播间和他的超话中,他对于粉丝的需求和关注随处可见,她还记得有次李佳琦直播穿了一件条纹的衣服,在屏幕上看着晃眼,有几条弹幕表达不喜欢,李佳琦看到后马上去换了:「有的时候比如说他那个发型可能后面疵了一撮头发什么的,然后粉丝说你头发乱了,他就去梳一梳什么的这种。」

李佳琦的“宠粉”行为,看似是商家(直播卖货行为本质上还是一种销售行为)为了复购而采取的行动,但实际上我们往往低估了消费者对于品牌和“推销行为”的敏感程度。

但凡极度成功的企业家和品牌,在接受采访或撰写品牌回忆录时,都不可避免提到“尊重消费者”这一理念。而李佳琦对于粉丝评价和粉丝需求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尊重,还包含理解和支持,这是很多大牌企业很难做到的一点。

人设会倒,真诚不朽

有人讨厌李佳琦吗?

在李佳琦爆火的前两年,如果询问周围的人是否讨厌李佳琦。如果讨厌,理由是什么,几乎无一例外的一个答案是:太魔性,很洗脑。

有人并不喜欢李佳琦的说话方式,感觉太洗脑。

其实大家对于李佳琦“oh my god”和“买它”这些话表示不感冒甚至厌恶,这并不难理解。

迷因(meme)现象在《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鬼畜视频和全网流传的表情包,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最典型的迷因现象,人类模仿和创造的能力在一个个表情包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李佳琦这两句洗脑的话就像一个迷因传播。只是,有人热衷于迷因病毒式的“模仿”,自然就有人厌恶这种大众流行文化,这也是一些没看过李佳琦直播或者不了解其人而表示讨厌的原因。

另一些没看过李佳琦直播却不喜欢这位“口红一哥”的人,大概原因还包括:对于直播带货这类新媒介和新事物的警惕,亦或是对于“最低价”中可能存在的消费陷阱的警惕,又或是对于男性不应该带货口红这种女性用品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等等。

李佳琦的那部分负面声音,并非是对他本人的否定,更像是对于迷因现象或者消费陷阱的抵触。

三林几乎不会赶流行,热门的电视剧两年后看,娱乐八卦鲜有关注,潮流时尚也很少追赶,一个自诩“理性”的人,在看了李佳琦的直播间后也不得不感慨什么叫专业的力量,也理解为什么很多女性朋友愿意相信他而在直播间购物,这其中不乏社会标准上的高知和精英女性。

在搜索粉丝或者路人对李佳琦的评价中,更多是“真实”和“努力”,会说产品的缺点,会吐槽品牌方,会让粉丝理性消费,会坦率承认过往BA的工作经历,认可自己的工作同时也理性看待其中的辛苦劳累,不贬低努力也承认成功的欲望......

就如同人物对李佳琦的采访下面的评论[1],李佳琦的国民认可度来源于真诚,足够努力,足够敏感,足够认真,也足够清醒。

在这个现代性社会,上述的任一个品质都足够稀缺,都足够写出一部大女主剧。所以当这些品质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这个人能够共情和体贴女性,在一个女性渴望理解和追求平权、却时常遭遇嘲讽和阻碍的路上,即便他会掏空大家的口袋,但仍有人愿意买单。

这种情感需求难以理解吗?

当然不,精神消费和悦己消费趋势已然明显,李佳琦的直播间只是典型。

一种商业趋势正在显露

三林并非李佳琦的粉丝,也从没在他的直播间消费过,本文对于李佳琦的讨论,与其说是对他爆火和持续爆火现象的解释,不如看做是对真诚与商业共存的向往。

这是一个充满着不信任和质疑的社会,消费者很难相信能够在一个地方同时收获——优质低价商品、情感和社会互动、品质和人格认可。从结果来看,李佳琦的成果充分印证了这些需求和品质可以共存,且能够带来巨大成功。

有人可能会对这种“真实”表示怀疑。

的确,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就提出“拟剧理论”,表明人们在社交时,不可避免会进行“自我表演”,以获取他人对自己更好的评价。

可事实上,表演这件事,很难长久进行。

李佳琦直播间动辄千万消费者在线,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大平台更是不乏粉丝。我们身处居伊·德波口中“世界已经被拍摄”的景观社会,我们也身处福柯口中充满凝视的“全景监狱”,李佳琦这些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明星艺人,时刻处于大众审视之下,他们很难逃脱“真实”的拷问和质疑。

所以明星塌房层出不穷(互联网的发展看起来也不是全无好处),三林认为,李佳琦的真实,至少对消费者的真诚仍然值得信任。

也许李佳琦也明白这种“审视”无处逃脱,所以选择了真诚,但真诚和商业,从来也不是二选一的存在。

真诚是商业世界亘古不变的真理,真实是虚无世界的奢侈品。

从李佳琦的持续爆火来看,我们能够预见,也许情感而非需求,正成为也终将成为商业世界新的主导力量。

20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