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大力发展利好哪些概念股
虚拟现实产业将实现规模化应用
根据《计划》要求,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计划》中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任务一是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虚拟现实+”内生能力与赋能能力,加快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强化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任务二是要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面向大众消费与行业领域的需求定位,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供给能力。
任务三是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虚拟现实与行业有机融合。
任务四要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沉浸式内容集成开发平台、融合应用孵化培育平台,持续优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支撑环境。
任务五是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
虚拟现实或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此外,《行动计划》提出三大专项工程。一是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工程。提出近眼显示技术、渲染处理技术、感知交互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内容生产技术、压缩编码技术、安全可信技术的具体发展方向。
二是全产业链条供给提升工程。提出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发展方向。
三是多场景应用融合推广工程。选择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行业领域(包括VR/AR工业赋能、VR/AR沉浸式旅游体验、VR/AR大众健身、VR/AR线上演播、VR/AR智慧商圈)优先布局。
“《计划》的出台将显著拉动虚拟经济产业的发展。”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计划》的提出,有助于让虚拟现实切实融入到大众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通过技术在不同行业间的融合、赋能,推动其数字化升级,从而创造出更多价值。
前速途研究院院长、互联网行业人士丁道师向记者分析,虚拟现实既可以理解为一个虚拟行业,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实体产业,它也能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虚拟现实离不开实体硬件的支持,这意味着它与高端制造业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另一方面,虚拟现实也可以和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等理念进行联动,也可以用来推进数字加实体等理念的落地。
业界人士告诉记者,《行动计划》提出的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规模3500亿”,对于当前中国的虚拟现实产业而言是很高的要求。实现发展目标仍需从具体应用出发。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首先,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路径应该理顺。“当前国内VR应用偏向于消费端,而AR\MR等等企业端应用,仍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要基于现状做出更具体的规划。”
第二,基础技术和技术的自主化程度仍需提高。例如,MR的光学微显示以及VR的算力性能和重量间平衡等基础技术仍存在提升空间。企业层面突破技术的难度较大,需要调动科研院所、高校的研发积极性。
第三,关联产业尤其是内容制作所依赖的工具软件产业仍需振兴。以3D建模工具软件为例,国内虽然进步显著,但和国际巨头依然有差距。
“当前虚拟现实产业并不缺少硬件支持,而是缺少软件支持,这也将掣肘我国虚拟现实内容产业的发展,因此仍需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盘和林认为。
虚拟现实概念股有哪些?
腾景科技:
从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腾景科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为7.03%,最高为2020年的7089.13万元。
近7个交易日,腾景科技上涨20.76%,最高价为18.02元,总市值上涨了6.26亿元,2022年来下跌-34.49%。
和而泰:
从和而泰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为35.06%,最高为2021年的5.53亿元。
2016年2月22日,公司在互动表示虚拟现实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公司部署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暂还没有相关产品出售,在不久的将来会向市场展示公司的产品。
和而泰近7个交易日,期间整体上涨11.97%,最高价为14.15元,最低价为16.48元,总成交量1.13亿手。2022年来下跌-61.7%。
南亚新材:
从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为62.55%,最高为2021年的3.99亿元。
近7个交易日,南亚新材上涨8.42%,最高价为28.46元,总市值上涨了6.21亿元,上涨了8.42%。
盈趣科技:
从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为5.98%,最高为2021年的10.93亿元。
2017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推出头戴式虚拟现实视网膜眼镜(VR眼镜)等贴合目前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精密制造产品,这些新产品的量产及业务增长,是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