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躺平”

自迅分享 时间:

国家卫健委:不能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提到,最近有些地方出现了对于一些有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人员,没能够及时救治的情况,案例十分令人痛心。雷海潮表示,在院前医疗急救方面,特别是一旦发生疫情,一定要对日常需要,保证充分车辆,充分人员。一旦有需要,要迅速开车。雷海潮特别强调,不能因为疫情防控为了达到“零风险”就推诿拒收患者。

疫情防控措施为何做出调整?

1、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2、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3、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4、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5、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调整防疫会使疫情更难控制?

雷海潮介绍,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也是我们过去两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工作节奏和风格。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绍,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来予以推动解决。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结合防控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有关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还有,我们通过两年多的防控实践,经历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战,也积累了很多防控的经验,对于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另外,我们在疫苗的研发方面,在药物的研发储备方面,也有了新的技术进步。可以说,每一次我们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数量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而且我们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也不够均衡。结合我们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

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我们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得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的做好我们的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

20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