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子如何“撬”动万亿大市场
竹产业大生意
竹子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能够一次培植永续利用,而且竹林的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世界各地对于竹资源的利用大多在原竹利用、竹篾编织等阶段。近年来,竹产业的经济效益逐渐被发掘。
自国家林草局等十部门去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竹产业发展蓝图便已绘就: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2035年超过1万亿元。据此计算,复合增长率可达约17%。
数据显示,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PVC(聚氯乙烯)产品,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竹产业被全球公认为绿色产业。
中国是竹资源品种最丰富、竹产品生产历史最悠久、竹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年中国竹加工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剖析》,我国竹资源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四川、湖南、浙江、广东,六省竹资源占全国的77.6%。
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全国竹林面积达701万公顷,占全球的五分之一。2020年,我国竹产业总产值接近3200亿元。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2亿美元,占世界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六成以上,已形成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科技研发到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体系。
福建省宁化县金鑫笋竹合作社负责人吴仕灵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正通过办竹制品加工厂、笋制品加工厂,在竹下种中草药黄精,竹下养鸡、养羊等方式来提升笋竹产品的附加值。这只是福建省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着力建设丰产竹林基地,扎实推进笋竹精深加工的缩影。
向科技要效益
当传统的竹与创新的科技结合起来,经济效益不容小觑。记者了解到,众多竹企业正着力创新,向科技要效益。
位于竹乡福建省南平市的龙竹科技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其研发的缠绕式竹吸管目前已获得65项专利,在替代塑料吸管上具有明显优势。竹制品本身的防烫、耐用的优点,可以解决纸吸管易软、使用感不佳的痛点。此外,竹材较PLA(聚乳酸)可降解塑料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
11月14日,龙竹科技发布公告称,与中车山东公司及山东产研院(青岛)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竹废料资源化利用产业、“以竹代塑”应用领域创新、竹基新材料研究应用三方面开展合作。
龙竹科技董事长连健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将竹材料的利用率从20%提升到了70%,接下来将考虑技术迭代,争取在近一两年实现更大的突破。
11月9日,双枪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计划在三年内收储100万亩竹林并在浙江安吉、江西资溪、浙江庆元等竹资源集中地投资建厂,进行相关产业整合。
福建省协同创新院竹产业(永安)分院、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秀告诉记者,“以竹代塑”不仅聚焦包装、餐饮、日用品,还涉及管道、工程结构等领域。目前,我国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竹纤维相关制品、竹吸管、竹格填料、竹微丝复合包装材料、竹缠绕复合材料等技术已经取得较大的突破。
构建竹产业循环经济链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正在构建竹产业循环经济链,打造全竹利用体系。安吉县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唐辉向记者介绍了正在推进的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建设。
“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建设,旨在找准产业发展难点堵点,推动竹产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激励带动全县近千家竹企业开展低碳生产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加工工艺,开发出更多‘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的产品,减少木材采伐和高碳排放产品使用。同时,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唐辉说,此外还有政府主导的碳足迹、碳标签建设,加快竹产品碳足迹、碳标签的落地应用,引导社会低碳消费,增加竹产品需求,对于能使用竹材料替代的购物袋、筷子等都加以替代。
在西南地区,拥有蜀南竹海等丰富竹资源的四川省宜宾市,正因地制宜构建“竹浆纸一体化、竹纤维与纺织集群化、笋竹产品高端化、竹生态竹文化旅游特色化”的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格局。
“过去三十年里,竹类加工利用及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毛竹(散生竹)资源,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竹浆在‘代塑’‘代棉’方面具有更强的可塑性,竹浆产能稳步增长将为竹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宜宾市林业竹业局竹产业分局局长郑仁红告诉记者,当地的丝丽雅集团、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等企业和科研单位正组织力量,加快研发新型竹浆纤维生产工艺。
“以竹代塑”只是第一步
尽管企业和政府层面均在推动竹产业方面焕发更大活力,但竹产业新材料的市场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还有待提升。
以竹缠绕复合材料为例。这种材料为中国首创,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可部分替代钢材、水泥、金属、塑料、木材等传统基础性工业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压力管道、管廊、容器、大型储罐、房屋、运输工具壳体(高铁车厢、飞机机身、船只)等产品制造。
记者从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缠绕复合材料分会获悉,尽管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产业标准化不足、产能有限等问题,目前在市场推广上阻力较大。
“‘以竹代塑’倡议的目的,是把竹材的特点发挥出来,在衣食住行娱等方面开发市场接受度高的竹产品,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福建省协同创新院竹产业(永安)分院、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秀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他表示,当前“以竹代塑”同质化的产品占据主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加工产品较为稀缺。“接下来还可以在竹材建材化方面发力,如竹整装定制、竹公共建筑、竹工程结构等,以竹材建材化带动全产业链运行。”
“当然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竹代塑’不是把所有的塑料都取代掉,而是有目的性地替代。”连健昌强调,不同材料各有所长,“首先要考虑的是对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