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要作废了?官方回应
健康码不作废
上海辟谣平台核查发现,截至12月13日12时,全国尚无省市发布过健康码作废的通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也表示,没有停用“随申码”的说法,因为“随申码”的本质是“市民服务随身码”。它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疫情防控,而是涉及本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多种场景。目前,已经有一批生活应用功能上线运行,包括支持市民使用随申码乘坐地铁、公交、轮渡等出行,以及公立医院“凭码就医”等。
与此同时,市民的疫苗接种记录也不会被删除。“随申办”App提供各种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其中包括疫苗接种记录、核酸检测记录等。
“通信行程卡”下线
12月12日0时0分,微信公众号“通信行程卡”发布《关于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的公告》。
公告称: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12月13日,中国信通院发布消息称,自“通信行程卡”上线应用以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采取严格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依法依规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在提供行程卡服务过程中,中国信通院不存储用户个人行程数据,在此期间产生的运维数据滚动删除、销毁。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2022年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中国信通院已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同步删除了行程卡相关所有数据,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据央视新闻,总台记者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了解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通信行程卡”系统自12月13日零时下线相关服务后,将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全部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据了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电信大数据,推出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从2020年2月底开始至今,已经为全国手机用户免费提供其本人14天内到访地服务。
“通信行程卡”的前世今生
据央广网,“通信行程卡”上线于2020年3月6日,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信通院在疫情防控期间联合推出的一项公益服务,用户可通过本人手机号查询/证明自己的行程。用户打开微信小程序“通信行程卡”,填写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就可获取本人过去14天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到访地行程证明;根据停留情况,获得绿色或红色的通行卡。
此后,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行程卡作出多次调整。
2021年1月8日20时30分起,通信行程卡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标记为红色,变更为在该城市名称后以__(星号)标记,__(星号)标记表示用户前14天内到访过的该城市当前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
2022年6月29日,“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7月8日,“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通信行程卡”适时做出调整,正式下线,但其背后数以亿计的数据该如何处理,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据第一财经报道,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网络与数据法学研究部主任王春晖认为,行程卡、健康码的使命已经结束,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已经不再必要,应当依法全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