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调整利好医药板块重回风口
取代核酸,抗原试剂成为“新消费”?
先前大半年的时间,核酸检测是我国筛查潜在新冠感染者的主要手段。在防控政策优化之后,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取消全民核酸检测,出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跨区域流动人员无需核酸阴性证明。
“防疫新十条”提出:要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开展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相比,抗原检测操作便利且快速生成检测结果,应用场景丰富,可以广泛用于居民自我监测病情进展,阻断传染链条。
因此近期部分城市居民抗原自测需求集中爆发,部分药房和网上渠道都出现缺货、延迟发货等情况。中泰证券认为,抗原检测未来有望成为居民和企业的常备医疗用品,预计国内新冠抗原检测产品采购需求单月最高或达560亿元,全年需求将达到6000亿元。
在供给端,我国是全球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生产大国,截至目前已有42家生产抗原检测试剂的企业产品正式获批,当下抗原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家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相关企业短期营收有望快速增长。
第四针正式获批!
疫苗企业最近也迎来了政策利好: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重点强调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并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针对老年人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正加速铺开。一周后《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公布,之前社会上讨论许久的疫苗“第四针”即将开打,七家公司的九款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正式入选该方案。
新冠疫苗的“升级换代”预示着国内加强针市场仍有巨大潜力。中信证券测算后认为,假设有30%的人属于需要进行第二针加强的高风险人群,则国内潜在第二剂加强针市场在3-5亿人左右。而今年上半年,由于全球新冠疫苗基础免疫接种高峰已过,国内多家疫苗企业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涉及新冠疫苗的相关资产频现减值。第四针的启动重新为这些企业打开了市场空间。多家券商点评认为,相关新冠疫苗企业业绩因此有望得到较大拉动。
医疗器械迎采购,医疗消费候复苏
上述所提到的抗原、疫苗等品种,或都是一眼可见的直接受益方向,但实际受益的医疗细分方向不仅限于此。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诊疗人群高峰,各地医疗机构正在“厉兵秣马”采购相关医疗器械设备。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今年12月底前,三级医疗机构重症资源需要完成扩容改造要求,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4%的比例,保证综合ICU和可转换ICU能够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8%。根据相关统计,2021年我国三级医院共有床位数323.07万张,按照ICU和可转换ICU床位占比8%计算,床位数需求可达25.85万张,相较当前ICU床位提升空间较大。ICU每床还需要配置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除颤仪、便携超声、移动DR等设备,这些都对相关医疗器械领域上市公司构成利好。
最后一点,线下诊疗的恢复也值得重视。今年由于疫情多点散发,导致较多城市消费医疗服务停诊、限流,特别是静默措施对大部分医疗服务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速较疫情前有明显的下降。而当下医院就诊陆续恢复常态运营,叠加消费医疗需求今年延迟就医的现象较为明显,开源证券预计医疗服务需求即将迎来反弹,促进医疗服务板块的增长明年快速恢复。
尾声
综上所述,当下机构投资者对于明年生物医药板块的整体前景较为看好。不过生物医药作为一个大类板块,内部包括了创新药、原料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方向,且当下A股市场的板块轮动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对于长期看好这一方向,又不熟悉如何挑选个股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通过相关基金的方式进行医药行业投资。
国证指数公司从A股沪深市场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上市公司中,根据市值规模和流动性等因素,选出30只作为样本股编制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基本可以反映生物医药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以此为业绩基准,不同基金公司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指数基金。
比如,由沙川、贺雨轩管理的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基金使用被动指数化投资方法,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给想要投资医药领域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简便易得的投资工具。而且该基金同时有场内(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代码159859)与场外份额(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发起式联接A,代码011040以及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发起式联接C,代码011041),方便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选择。如果有股票账户,可以直接在场内买入对应ETF基金;如果没有股票账户,也可以在场外渠道申购A类或者C类份额,操作也非常方便。
不过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医药行业虽然长期前景看好,但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经济状况,独立判断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