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迈向纵深

自迅分享 时间:

双向开放迈向纵深

12月19日晚,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称,为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

“整体来看,互联互通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拓宽了境内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简化资金入市的程序,增加投资者投资两地资本市场的便利性,有利于提升两地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提高两地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扩大两地资本市场的规模,推进两地金融市场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此前的12月16日,随着中国结算发布《关于货银对付改革正式实施并进入过渡期的通知》,货银对付(DVP)改革将自2022年12月26日正式实施并进入过渡期。作为国际市场普遍采用的基础制度,业内人士表示,DVP改革的正式实施,既回应了境外投资者的诉求,也进一步夯实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了市场整体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双向开放制度的坚实保障下,更多跨境创新产品随之推出。12月2日,南方基金南方东英银河联昌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QDII)正式获批,将在深交所发行上市。这也是继深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于去年12月份签订深新ETF产品互通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将在深交所发行上市的首只与新交所互挂的ETF产品。此前的11月14日,大华平安创业板ETF在新交所上市,这是继签订备忘录后,在新加坡市场推出的首只深市A股指数ETF产品。

陈雳表示,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仍然需要坚持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外资的准入门槛和监管环境,扩宽外资的投资范围,优化外资的投资程序,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加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外资机构积极布局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资管机构也纷纷加快拓展中国市场相关业务。12月9日,富达国际旗下外商独资企业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宣布获批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成为首批在中国开展全资公募基金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此前的11月,国内第二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路博迈基金正式开业,目前仍在筹备产品发行中。

而据毕马威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外资参股、控股和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达46家,约占公募基金公司总数的30%。当前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中,头部公司中不乏合资基金公司。

“外资机构进入推动行业新的竞合格局形成。”毕马威中国财富及资产管理战略咨询合伙人杜剑敏表示,外资资管机构在全球资产配置经验、专业稳健的投研能力、高度合规的风控文化、重视科技投入和数字化建设方面具有优势。国内公募基金公司可以充分借鉴外资先进模式和经验,补齐业务发展短板,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和竞争力。

外资“走进来”的同时,中资机构也在抓紧“走出去”,今年以来,A股企业境外发行GDR渐成潮流。12月19日晚,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方大炭素宣布,其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获得瑞士证券交易所监管局附条件批复。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统计,截至12月20日,年内已有9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GDR发行,此外,还有二十余家企业仍在申请过程中。

中国资产投资吸引力倍增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发展红利不断释放,外资机构对于中国资产信心持续提升,海外资金持续流入中国资本市场。

据Wind统计,截至12月20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已净买入超800亿元,自2016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净买入,累计净买入金额达到1.72万亿元。与此同时,据披露数据,摩根资管、安本投资、富达国际等在内的多家海外资管机构旗下基金,11月以来均对多只A股个股进行了明显加仓。

“低估值为希望投资中国股票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机会窗口。中国在岸和离岸股票的估值目前均处于历史低位。”景顺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投资总监麦克·绍(Mike Shiao)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了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的稳定性。随着市场对中国的情绪逐渐改善,对企业盈利增长潜力和融资活动恢复速度持乐观态度。预计中国的在岸和离岸股市中均拥有大量机会,包括与消费相关的公司、医疗保健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等,这些公司有望从国内需求复苏和重新开放中受益。

桥水中国总经理、基金经理孙悦(Joanna Sun Alpert)近期也表示,目前中国是流动性改善、支持经济的阶段,往后看政策更多是为经济托底,未来的增长来自国内的消费和科技发展。展望国内资产,对股票温和看多,目前整体估值比较有吸引力。

对于债券市场,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3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富达对中国经济仍持建设性态度,辨别新经济时代的赢家对于获取超额回报尤其重要。”富达国际基金经理廖婉菁表示,国企改革将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其中科技行业和工业有望成为赢家。科技、媒体及电信行业(TMT)将继续在创新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