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出营商环境组合拳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释放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提振各界信心的信号。
会议特别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冲击之后,中国经济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无论当前还是长远,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成都的动作频频,也很及时。《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2022年10月27日由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12月2日经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批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5章72条,包括总则、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附则,结合成都实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1月,《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印发,以“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为主线,包含10个方面39项改革举措,立足企业获得感,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十大举措》将于1月30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成都营商环境5.0改革正式开启。
而1月28日,也即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又马不停蹄召开新年的第一场大会——12345亲清在线启动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释放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信号。
新希望集团党委书记张明贵在会议上表示,成都市委市政府推出的“12345”亲清在线是当前新格局之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用情、用心、用力服务民营经济的务实措施。“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听到这个消息和参加这个活动,信心倍增、备受鼓舞。对我们在2023年保持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推动成都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更加有信心,也更加有干劲。”他表示,在市委市政府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推动下,以及在本次推动“12345”亲清在线重大举措落地的过程之中,一定会助推像新希望这样的大型企业能够起好引领示范作用,也能够带动大量的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应运而生。
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城市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通过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成都正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投资创业成效,将成都打造为发展高地、创业福地、兴业宝地。
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一方面,成都的营商环境实现了从1.0到5.0不断迭代优化,干部真诚地和企业家交朋友,当企业遇见困难时,一个电话就能找到帮助、获得支持;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又守住底线、公私分明。企业不分类型、不论亲疏,都能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
具体而言, “12345”亲清在线集成了蓉易办、蓉易享、12345助企热线和蓉易见“四位一体”服务方式。其中,蓉易办提供从企业开办、资质申请、工程审批、社保纳税、企业注销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只需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办所有事,让企业少跑路;蓉易享帮助企业知晓政策、享受红利,目前该平台已有4500余家企业申报优惠事项,享受惠企资金约7亿元;12345助企热线聚焦企业难点、堵点、痛点,特别关注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困难诉求。企业有难处,拨打12345热线便有专席接听、接诉即办、专项受理、提级调度、跟踪督办,让企业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回应;蓉易见则拓宽了政企沟通渠道,通过政企咖啡时、政企早餐会、政企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蓉易见”政企交流会,线下“一对一”当面服务,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四位一体”的服务方式,条条均体现了新型政商关系中的“亲”字。
而在1月28日的座谈会上,大中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外商企业、平台服务型企业、服务型小微企业和初创期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悉数出席,发言时间皆为5分钟。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个体户,都有相同的畅所欲言、表达诉求的渠道。
这些则体现了“清”字。
实际上,这也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在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特别提到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对于社会上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56789”的基础性作用,即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只有民营经济信心提振,2023年中国经济才有望恢复市场活力和实现经济复苏。
成都此次启动的 “12345”亲清在线,无疑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更好为企业鼓劲、纾困、解难,营造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支持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更好投身创新活动。
助推成都经济新一轮突破
今年1月11日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宣布,成都跻身全国超大城市之列,成为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7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部超过2000亿元,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区,4个县级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左右。
这意味着,在中国城市经济版图上,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和苏州之后,第7座GDP超两万亿元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已经实现了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从西部内陆腹地到国际门户枢纽、从西部科技中心到服务战略大后方的创新策源地。
GDP作为衡量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成都GDP突破2万亿不仅在国内名列前茅,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也是佼佼者。一般来说,城市经济总量越大,越能为市场主体创造机会,站在2万亿的新起点,也为成都的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了市场信心。
数据显示,即使面对疫情冲击、高温限电等多重考验,成都2022年依然新增市场主体29.6万户,总量达344万户,位居全国第二,可见其作为超大城市的韧性活力。
这些成果,都与成都一直以来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的努力分不开。而随着“12345”亲清在线这类助企举措的进一步落地,2023年的成都有望迎来企业更有活力、城市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