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什么意思_2023会倒春寒吗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 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倒春寒主要是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或常在冷性反气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等原因所造成的。如果后春的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则认为是严重的倒春寒天气,可以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特别是前期气温比常年偏高而后期气温偏低的倒春寒,其危害更加严重。简单来说意思就是:在春季,天气回暖的过程中,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因而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2023倒春寒吗?
倒春寒,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属于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倒春寒有一定的判定标准,并不是大家感觉到冷,就一定是倒春寒。
每年的3-5月份期间,是气温回暖的时期,受北方频繁南下冷空气或者南方持续阴雨的影响,平均气温下降至比常年同期偏低,且持续一段时间,这种天气就可以被称为倒春寒。根据往年的经验来说,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是出现倒春寒的年份,对于大家的日常生活来说,多多少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还容易引起一些人生病。而对于农业方面来说,属于一种气象灾害,倒春寒严重的情况下,农作物的产量会大大降低,因此,人们都不希望倒春寒的出现。
有朋友会问,明年(2023年)会有倒春寒吗?严格来说,需要等到明年正式到来的时候,根据具体的天气温度情况才能做出判断。不过,在民间,古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谚语,通过谚语所表达的意思,来预测当年是否会出现倒春寒。
本篇内容,笔者从2个方面来说说2023年到底会不会出现倒春寒,一方面从民间所流传的谚语中进行预测,另外一方面,从气象部门的预测中来分析,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
这句民间流传的谚语,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如果当年是双春年,还是闰二月,那么春天会比较寒冷,秋天会比较干旱。春天寒冷预示着可能会出现倒春寒,那么,2023年会是“双春年”和“闰二月”吗?
“双春年”指的是一年中有2个立春节气,时间不是阳历,而是根据阴历来说。查看2023年日历发现,2023年阴历正月十四是立春节气,2023年农历腊月二十五也是立春节气(按照阳历来说,这个立春属于2024年了)。2023年阴历时间包含了2个立春节气,一个年头、一个年尾,说明2023年属于“双春年”。
而闰月是为了协调阴历和阳历的天数,通过“置闰法”,人为设置的闰月。按照我国传统的历法来说,把一年中24个节气,分为2种,单数节气称为“节气”,双数节气称为“中气”,比如,24节气中第一个节气是立春,则属于“节气”,第二个节气是雨水,则属于“中气”。
如果一个月份中(阴历),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么当年就会这个月当作上个月的闰月。举个例子,查看日历,2023年阴历三月份,只有清明“节气”,而没有谷雨“中气”,所以,把三月份当作上个月的闰月,也就是2023年会闰二月。
综合上述内容,2023年不一般,既是“双春年”,又是“闰二月”,按照农谚“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的说法,预测2023年会有“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