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核心指标已超GPS,有什么积极影响

自迅分享 时间:

大国之争

作为美国军用项目,GPS是全球导航系统当之无愧的明星。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个以军用为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所有权、控制权、运营权属于美国国防部。

在GPS诞生后,交通运输一直是其应用最多的行业,囊括了汽车、物流等行业。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美国历时20年,耗资上百亿美元,终于在1994年全面建成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实现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

这一全球唯一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进入应用后,首先就在情报手机、核爆监测、应用通讯等军事领域进行应用。随后转入民用,包括测绘,比如大地测量、资源勘探、地壳运动检测等多门学科研究中进行应用。

在北斗投入使用前,大到军事和工业应用,如精确制导,超大工程定位,小到无人驾驶,微信定位等等,都离不开GPS。

诸多应用充分佐证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也侧面揭示了,一旦这一系统被限制使用,会带来无穷隐患。

这也是为何大国都想要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有GPS,中国有北斗系统,俄罗斯有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有伽利略(Galileo)系统,印度和日本也有自己的区域导航系统(分别为印度“IRNSS”区域导航系统,日本的准天顶系统QZSS)。

在太空这片领域,各国都有自己的计划。当然,这其中,GPS无疑是最被人熟知且应用最广泛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比之下,北斗如何?

北斗 VS GPS

笔者综合各方报道和行业人士意见,北斗系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北斗系统的立项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4年,我国航天集团正式立项研发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并先后于2003年、2012年和2020年完成北斗一、二、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的全面部署。

自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应用以来,一直在进行迭代优化,特别是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后,北斗系统的卫星数量和分布完整度上,有了更大提升。

作为一项国家级的项目,北斗系统属于基础设施,跟各行各业紧密联系。

目前,北斗系统是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导航卫星系统,首次实现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差分增强三种服务融为一体,拥有强大的服务能力。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提升的好处显而易见:更快更精确,信号也更稳定。这也是大家在使用卫星导航系统最为直观的诉求了。

高德地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高德地图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2100亿次,且在定位时北斗的调用率已超越了GPS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而根据行业数据,北斗系统的产值增加速度,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

说得直白一点,无论是在商用,还是民用,亦或是军用,北斗系统都有望超过GPS。只不过,目前北斗系统还未在商用实现全面大规模的应用。

这也不难理解,新生事物出现后,被广泛接受显然需要时间。

但是,需要的也只是时间而已。

我们日常使用的汽车导航,也许就是全面商用的开始。

以高德地图发布的车道级导航服务为例,该服务就是应用的北斗系统亚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是国内第一个可完全在智能手机上实现的车道级导航服务,有诸多优势。

比如,定位的精度已经从5-10米的道路级,进化到1米以内的车道级别,还能提供精确到秒的红绿灯倒计时服务。

用户甚至可以在导航时,直接查看当前调用了多少北斗卫星,卫星的编号分别是多少,以及其他更具体的信息。

这是在民用(交通领域)的优势和前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更能说明问题。

细数一下,北斗目前投入应用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业、能源、通信、气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减灾等重点行业。

未来还会更多。

尾声

在我国北斗系统正式立项那年3月,美国已然完成了GPS卫星星座布设,次年,俄罗斯也完成了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全球组网。

我国卫星导航之路起步晚,时间也紧,所以效率很高。

当时之所以坚定研发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形势所逼。海湾战争、”银河号事件“......诸多现实助推了我国进行北斗系统自主研发的进程,避免受制于人。

到现在,北斗系统作为大国重器,已经在上百国家投入使用,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好处颇多。

去年苹果iPhone 14和iPhone 14 Pro系列机型发布,就因为开通了卫星紧急求救功能,而成为新品发布会的亮点。而在iPhone14系列之前,华为提前几天发布的Mate50系列,同样以此作为亮点。苹果的这一功能是通过GPS来实现,华为则是通过北斗系统实现。

北斗系统的商用潜力,还有待继续挖掘。

在文章开头,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曾在会上说到北斗研发之路以及科学家创新的不易,勉励中国科学家建立自信,不能总觉得自己不可能超越别人。

现在,虽然还不曾完全超越,但希望已有。

2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