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交易风险成因有哪些
一个国际企业组织的全部行为中,即在它的经营行为历程、结果、预期经营收益中,都存在着由于外汇汇率变化而引起的外汇危机,在经营行为中的危机为交易危机(Transaction Exposure),在经营行为结果中的危机为会计危机(Accounting Exposure)预期经营收益的危机为经济危机(Economic Exposure)。
交易危机指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历程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即签订合同时的汇率区别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危机。这些危机包含:
1、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货物装运和劳务提给后,而货款或劳务费用尚未收付前,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危机。
2、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行为,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所存在的汇率危机。例如:某项目借入是日元,到期归还的也应是日元。而该项目产生效益后收到的是美元。若美元对日元汇率猛跌,该项目要比原计划多花许多美元,才能兑成日元归还本息,结果造成亏损。
3、向外筹资中的汇率危机。借入一种外币而需要换成另一种外币使用,则筹资人将承受借入货币与使用货币之间汇率变动的危机。
4、待履行的远期外汇合同,约定汇率和到期即期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危机。
外汇交易危机成因
交易危机是未了结的债权债务在汇率变动后,实行外汇交割清算时出现的危机。这些债权债务在汇率变动前已发生,但在汇率变动后才清算。汇率制度体系是外汇交易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固定汇率体制将危机给屏蔽了,而浮动汇率体制增加了未来货币走势的不确定性,扩大了危机敞口。
外汇危机一般包含两个因素:货币和时间。
如果没有两种区别货币间的兑换或折算,也就不存在汇率波动所引起的外汇危机。同时,汇率和利率的变化总是与时间期限相对应,没有时间因素也就无外汇危机可言。经济主体帐款收付与最后清算日的时间跨度越大,汇率波动的幅度可能越大,货币间的折算危机也就越大。外币与本币间的兑换,成为外汇交易危机产生的先决条件,而时间因素则是外汇交易危机产生的催化剂。
外汇交易危机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一) 目标
在多数状况下,对所有交易危机都实行防范是不可能的,而且对某些危机的防范要付出代价。因此,在防范危机之前,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确定危机经营管理目标,再采取具体危机控制措施。一般来说,防范外汇交易危机的目标紧要有两个:一是短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外汇损失最小化。
(二) 原则
1、全面重视原则。涉外经济主体要对自身经济行为中面临的外汇危机高度重视,并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运用多种解析方式,全面系统地考察各种危机事件的存在和发生的概率、损失的严重程度,以及危机因素和危机的出现导致的其他问题,以便及时、准确地提给比较完备的决策信息。
2、经营管理多样化原则。经济主体的经营范围、经营特点、经营管理风格各不相同,因此每个经济主体都应寻找最适合自身危机状况和经营管理需要的外汇危机战术及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实际上,没有一种外汇危机经营管理办法能够完全消除外汇危机,因此,在选择危机经营管理办法时,需要考虑企业进展战略、相关外汇经营管理政策、危机头寸的规模结构等多种因素,不宜长期只采用一种危机经营管理方式。
3、收益最大化原则。在确保实现危机经营管理目标的前提下,以最低成本追求最大化的收益,这是危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经济主体须根据实际状况和自身的财务承受能力,选择效果最佳、经费最省的方式。
外汇交易危机的控制策略
(一)交易危机的内部经营管理方式
1、加强帐户经营管理,主动调整资产负债。以外币表示的资产负债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资产负债调整是将这些帐户实行重新安排或转换成最有可能维持自身价值甚至增值的货币。
2、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灵活使用软、硬币。外汇危机的大小与外币币种密切相关,交易中收付货币币种区别,所承受的外汇危机区别。在外汇收支中,原则上应争取使用硬货币收汇,用软货币付汇。
3、在合同中订立货币保值条款。货币保值条款的种类很多,并无固定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保值方式,只要合同双方同意,并可达到保值目的即可。货币保值方式紧要有黄金保值、硬货币保值、“一篮子”货币保值等,目前合同中大都采用硬货币保值条款。
4、通过协定,分摊危机。交易双方可以根据签订的协议,确定产品的基价和基本汇率,确定汇率变化幅度以及交易双方分摊汇率变化危机的比率,视状况协商调整产品的基价。
5、根据实际状况,灵活掌握收付时间。在国际外汇市场瞬息万变的状况下,提前或推迟收、付款,对经济主体来说会产生区别的效益。因此,应善于把握时机,根据实际状况灵活掌握收付时间。
(二)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交易危机
1、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1)远期外汇交易的合理应用。远期外汇合约通常是不可撤消的,它是保障收益和现金流的工具。采用这一避险工具的关键是对未来汇率的预期,若汇率实际变动与预期不符,则虽锁定了危机,却也失去了应得的收益。因而,这一避险工具常用于保守型经营管理策略之中。
(2)外汇期货的合理利用。外汇期货交易的选择,同样取决于汇率预期及信用危机,但期货有独特的保证金制度,它是利得与损失的杠杆,既不限制危机,也不限制收益。
(3)外汇期权交易的合理利用。从避免外汇危机的角度看,外汇期权是外汇远期合同和外汇期货的延伸,区别之处在于它具备选择权,期权买方可放弃履约,从而随市场行情变化,获得无限大的利益。由于银行考虑到外汇交割通常会在极其不利的状况下实行,相应会提高交易费用,因此,在做期权交易时,应尽可能地缩短未来不确定时间,以获得更有利的远期汇率。
(4)互换交易的合理利用。在货币互换交易中,由于汇率是预先确定的,交易者不必承担汇率波动的危机,因而可起到避险作用。货币互换汇率由交易双方商定,且互换交易的期限往往较长,因而在规避长期外汇危机时它比期货、远期合同等更简洁。互换交易是降低长期资金筹措成本,防范利率和汇率危机的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
2、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应坚持审慎原则。各种避险措施都存在着利弊,经济主体应根据自身业务需要,慎重选择避险工具。
首先,规避外汇交易危机要付出相应的经营管理成本,因此,要精确核算经营管理成本、危机报酬、危机损失之间的关系。
其次,应综合全面考虑,尽可能通过抵消区别项目下的货币资金敞口,减低或消除外汇交易危机。
最后,防范外汇交易危机的方式多样,达到的效果各不相同,经济主体应按自身状况选择合理的避险方案。
交易危机的经营管理方式
交易危机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分为三类:
①可供签订合同时选择的防范措施,包含选择好合同货币、加列合同条款、调整价格或利率。
1)选择好合同货币。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选择何种货币签订合同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将承担汇率危机。在选择合同货币时可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争取使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第二,出口、借贷资本输出争取使用硬币,即在外汇市场上汇率呈现升值趋势的货币。
2)在合同中加列货币保值条款。货币保值是指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用所选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收付。目前,各国所使用的货币保值条款紧要是“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就是选择多种货币对合同货币保值,即在签订合同时,确定好所选择多种货币与合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并规范每种所选货币的权数,如果汇率发生变动,则在结算或清偿时,根据当时汇率变动幅度和每种所选货币的权数,对收付的合同货币金额作相应调整。
3)调整价格或利率。在一笔交易中,交易双方都争取到对已有利的合同货币是不可能的,当一方不得不接受对己不利的货币作为合同货币时,可以争取对谈判中的价格或利率作适当调整:如要求适当提高以软币计价结算的出口价格,或以软币计值清偿的贷款利率;要求适当降低以硬币计价结算的进口价格,或以硬币计值清偿的借款利率。
②金融市场操作。
交易合同签订后,涉外经济实体可以利用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来消除外汇危机。紧要方式有,现汇交易、期汇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借款与投入、借款——现汇交易——投入、外币票据贴现、利率和货币互换等。
1)现汇交易。这里紧要是指外汇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对自己每日的外汇头寸实行平衡性外汇买卖。
2)借款与投入。是指通过创造与未来外汇收入或支出相同币种、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的债务或债权,以达到消除外汇危机的目的。
3)外币票据贴现。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加速出口商的资金周转,又能达到消除外汇危机的目的。出口商在向进口商提给资金融通,而拥有远期外汇票据的情形下,可以拿远期外汇票据到银行要求贴现,提前获取外汇,并将其出售,取得本币现款。
③其他经营管理方式。
除上述签订合同的方式、借助金融操作的方式外,还有一些方式,紧要是:提前或错后、配对、保险。
1)提前或错后收付外汇。是指涉外经济实体根据对计价货币汇率的走势预测,将收付外汇的结算日或清偿日提前或错后,以达到防范外汇危机或获取汇率变动收益的目的。
2)配对。是指涉外主体在一笔交易发生时或发生后,再实行一笔与该笔交易在币种、金额、收付日上完全相同,但资金流向正好相反的交易,使两笔交易所面临汇率变动的影响相互抵消的一种做法。
3)保险。指涉外主体向有关保险企业投保汇率变动险,一旦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便由保险企业给予合理的赔偿。汇率危机的保险一般由国家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