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市场利润是多少

广辉2分享 时间:

从总体上看,企业债券市场可分为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和企业债券流通市场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又可称为企业债券一级市场,是指专为首次发行的企业债券确定价格和实行交易的场所或机制。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又可称为企业债券二级市场,是指专为已发行的企业债券确定价格和实行交易的场所或机制;而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又可分为证券交易所市场(即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从海外成熟的企业债券流通市场的交易状况看,大部分企业债券的交易是在场外交易市场中实行的。企业债券场外交易市场由成千上万个遍布全国的证券经纪人、交易商和投入者共同组成,紧要通过电话委托系统实行交易。这些证券经纪商既可以作为投入者的经纪人(代理商)执行客户买卖债券的指令,又可以作为委托人从事债券的买卖,或者作为债券的做市商专门从事某几种债券的买卖。

以美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为例,企业债券的最大投入者是人寿保险企业,其次是养老金,包含社会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通常一卜述这些机构投入者持有一半以上的未清偿企业债券,剩余部分由居民家庭、外国投入者、存款机构、非寿险保险企业、共同基金以及证券经纪人和自营商所持有。

企业债券市场的功能

(一)企业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协调进展是整个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进展的内在需求

一般来讲,金融市场具备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等。聚敛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利用其能够吸引大量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的特殊地位,把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起来,使其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出产的巨额资金;金融市场之所以具备聚敛功能,是因为其为金融资产的流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还因其拥有大量的、可供区别偏好投入者选择的具备区别特点的金融工具而对投入者产生很强的吸引力。配置功能是指金融市场为资金的流动提给了场所,而天生具备逐利特性的资金总是流向最有进展潜力、最能给投入者带来丰厚收益的部门或企业,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资源的同向流动,以实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反映功能与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作为连接资金供需双方的重要渠道,具备资源配置功能和传导机制,能够基本客观地反映微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状况等信息,同时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提给了必不可少的经济手段或金融工具。

而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现金融市场上述各项基本功能的历程中,由于各自所提给的金融工具具备区别的特点,因而呈现出区别的特征,发挥着区别的作用,都具备不可替代性。与此同时,从下面的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者在促进健康、稳定、高效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和进展历程中,实际上发挥着一定的互补作用。

1.两者的并存与协调进展能够满足资本市场供需双方的区别需求

一方面,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给资本市场资金的供给方——投入者提给的投入工具各具特点。企业债券市场为投入者提给的是一种本质上与银行储蓄、国债等金融工具性质相同的固定收益投入工具,只是其信用等级比银行储蓄和国债低,因而危机较大,但收益也较高,能够满足危机偏好介于国债和股票之问的投入者的投入需求;而股票市场为投入者提给的是一种危机更大、未来预期收益更高的非固定收益投入工具,能够满足危机型投入者的投入需求。另外,作为固定收益投入工具之一的企业债券,具备一定的规避投入危机的功能,是投入者实行投入组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品种。因此,可以说,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并存和协调进展,不但能够满足危机偏好区别的投入者的投入需求,而且为投入者的组合投入提给了功能区别、品种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完善的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进而共同促进了健康、稳定、高效的资本市场及金融市场的形成和进展。

另一方面,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给资本市场资金的紧要需求方——企业提给的融资工具也各具特点。在海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筹集外部资金的渠道紧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银行信贷,二是债券融资,三是股权融资。这三种融资方式各有优缺点,其中,银行信贷是一种间接融资方式,优点是融资费用低、弹性大,缺点是资金的使用期限短、融资规模有限。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都是资本市场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给的直接融资方式。股权融资的优点是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资金使用没有期限限制,缺点是股东要求的报酬率通常较高且增发新股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债券融资则是介于银行信贷和股权融资两者之间的一种融资方式,它虽克服了银行信贷资金使用期限短、融资规模有限以及股权融资会产生稀释效应等的缺点,但其在扩大了企业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也放大了企业的财务危机。另外,债券融资还具备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或优势。例如,具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等功能(下面将详细论述)。由此可见,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并存和协调进展,有利于企业依据区别融资方式的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资金的具体用途,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区别企业对区别来源、区别性质资金的需求。因此,可以说,如果资本市场上具备多样化的融资工具,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来优化其资本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价值,进而推动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进展;如果资本市场的发育不够完善,结构失衡,融资工具单一,那么就会致使企业的融资渠道受阻,从而导致企业融资行为和资本构成的结构性缺陷,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价值的提高,进而影响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进展。

2.两者的并存与协调进展使资本市场既能保持活力又能抑制危机

对股票市场而言,由于股票的价格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而企业的经营状况又与企业本身的内部环境及其所处的市场、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状况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而,股票的市场价格总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经常性地上下波动。与此同时,因为股票的价格波动直接关系到投入者的财富变化,因此,投入者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反应非常敏感。再加上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普遍存在,股票投入更具备“投机”性质。这一方面会通过“财富效应”吸引广大投入者积极参与市场交易,从而使资本市场保持必要的活力,否则,资本市场就会因投入者交投不活跃而逐渐成为“一潭死水”,丧失生存和进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投入者的过度“投机”又会加剧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而股票市场对价格波动幅度的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突破了这一限度,就会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危机,进而有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或金融危机。因此,可以说,股票市场本身所具备的投机性和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容易导致金融动荡,并通过“关联效应”致使相关企业、整个行业乃至全国爆发金融或经济危机。

而对于债券市场而言,由于投入债券的收益大多是固定不变的,因而投入者对债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反应不是十分敏感。因此,债券市场的价格波动要比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小得多。所以,规模庞大的债券市场(包含企业债券市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平抑整个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功能,从而能够起到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作用。正如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言:“如果亚洲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债券市场,即使两年前爆发金融风暴时导致银行体系陷入困境,股市崩溃,商业企业也可向其他资本市场例如债券市场筹资,减轻金融风暴所带来的打击,但当时亚洲就是缺少这种渠道,就好像一辆汽车没有后备轮胎一样”。综上所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包含企业债券市场)是一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进展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轮子”,只有这两个市场的并存和协调进展,才能促进一国资本市场各项基本金融功能的有效发挥,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向前进展。

(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具备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或优势

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是企业对外直接融资的两种区别方式。正如本书在前言中已指出的那样,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债券融资往往更受企业的青睐,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其通过股票融资金额的3~l0倍,即使是在股票市场十分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对企业而言债券融资与股票等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在财务等方面具备十分独特的功能和优势:

1.具备税盾(Tax Shield)作用

企业债券融资的税盾作用紧要来自债务利息和股利支出顺序的区别。世界各国的税法基本上都规范,债务利息的支出在税前列支,而股票分红或股利必须在税后支付。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债券融资具备合理避税的功能,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使企业的每股税后利润(EPS)增加。

2.具备明显的财务杠杆作用

所谓财务杠杆作用,是指负债经营对企业的经营效益具备放大功能。一般来讲,股票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金,从而增强企业的抗危机能力;但股票融资同时也使企业的股本增大、所有者权益增加,其结果是通过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所产生的收益或亏损会被全体股东均摊。而债券融资则区别,企业除了按事先确定的债券利率支付利息外,其余的经营成果将为原来的股东所分享。如果企业付息纳税前的利润率高于债券的利息率,则负债经营就可以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实现财富由债权人向股东的转移,从而使股东的收益增加;相反,如果企业付息纳税前的利润率低于债券的利息率,则负债经营就有可能使企业产生亏损并加剧亏损程度,从而使财富由股东向债权人转移,致使股东遭受更大的损失。

3.具备实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功能

所谓企业的资本结构,一方面是指企业的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另一方面又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及其各构成项目分别占总资产的比率。现代企业财务理论认为,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将导致企业市场价值的变动,通过调整负债,企业可以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并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紧要原因是债券融资具备税盾作用和财务杠杆作用。另外,国外经济学家还从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融资强弱顺序理论等几个区别的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实行了深入的论证。

经济学家P.Aghion和P.Bolon认为,债权融资通过影响企业资产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来对代理成本产生作用,这是因为股权融资把企业资产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了股东,代理成本较高;而对债权融资而言,如果能够按期偿还债务,则这部分企业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就被配置给了企业的经理人员,因而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如果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导致企业破产,则企业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就被配置给了债权人。因此,可以说,债权融资正是通过影响企业资产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来对代理成本产生作用的。

S.A.Ross创立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企业经理人员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实际上向投入者传递了一个信号,即如果企业发行股票融资。则投入者就会认为这是企业资产质量下降、财务状况不佳的信号;反之,如果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则意味着经理人员对企业未来的业绩有良好的预期,是企业资产运作良好的信号。这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业绩较低时,破产概率与负债水平正相关,从而使得经理人员不敢轻易决定增加债务,所以,可以说,企业的价值与负债水平正相关,负债率越高,企业资产的价值就越高。

S.C.myers和N.S.Majiluf提出的融资强弱顺序理论认为,企业发行新股,其市场价值就会下降,P.Asquith和D.Jr.Mullins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理论;另外,R.W.Masulis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当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回购股份时,其股票价格上涨,而当企业发行股票融资用于还债时,其股票价格下降。由此可见,企业是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还是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绝不简单地意味着企业单纯的筹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意味着企业对自身资本结构或财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能否优化和企业价值能否提升的一项重要决策。

4.具备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功能

正如前面已指出的那样,当企业的资本结构为100%权益资本时,经理人员对企业资产的自由支配权最小,权益资本的代理费用最高,企业经理人员的积极性最低;而当企业通过债权融资扩大规模时,经理人员对企业资产的支配权扩大,积极性提高,从而可以降低权益资本的代理成本。因此,企业债券融资较之股权融资对经理人员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由Jensen和Meekling开创的企业融资结构契约理论认为,在企业投入总额不变的状况下,增加必须偿还的债务,可以减少经理人员的偷懒行为及其用于个人私利方面的自由资金,缓和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矛盾冲突。此外,Grossman和Hart的有关研究表明,债务的存在类似于一种担保机制,由于存在无法偿还债务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经理人员必须做出好的投入决策并努力工作以降低危机;与之相反,如果企业没有债务,则企业破产的危机就会大大降低,经理人员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大打折扣。Fama的有关研究也表明,企业债券提给了由代理人集中监控违约危机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将固定清偿契约的违约危机和约束委托给可信赖的专家,使得企业债券能够起到降低债务一权益契约结构中的契约成本的作用。

可见,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起到规避道德危机和逆向选择从而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功能。而且,企业债券的期限结构区别。对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所发挥的作用也区别,一般而言,短期债券的存在,会迫使经理人员将现金及时分配给债权人,从而减少经理人员所控制的可用于自己挥霍的现金流;而中长期债券的存在,能够限制经理人员实行利己的可增加其权力的非营利投入。

5.有利于股权控制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只要企业能够按事先约定的期限和利率及时还本付息,则企业的控制权就仍会牢牢掌握在原有股东的手中,其监控企业经营状况的权力和地位就不会受到挑战;对于企业债权所有人而言,其只享有按期收回自己投入本息的权利而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从而不会导致企业股权的稀释或进一步分散,有利于原有股东对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控制。只有当企业无法按期偿还债务时,股东的控制权才会受到影响。

总之,正是因为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具备股权融资等其他外部融资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上述独特功能或优势,从而使得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往往更受企业的青睐。这也从理论上说明了,在国外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什么企业融资一般遵循“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因此,大力推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进展,对于满足企业债券融资的需求、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进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进展,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企业债券市场的进展途径

1.实现债券定价市场化

逐步实现债券定价市场化,提高债券流动性企业债券的品种设置,要参照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进展历程和实际状况,既要有利于规避市场危机,保护投入者利益,又要满足投入者的投入需求和企业的筹资需求。

《企业债券经营管理条例》和《企业法》对企业债券利率作了明确的限制,使得债券在发行时缺乏价格弹性,不具备明显的投入价值,阻碍了企业债券的正常发行,应逐步实现债券定价的市场化。市场利率是在一国政府区别程度的干预下由借贷双方在资金市场上既竞争又协商的条件下而形成的利率。此种利率能很好地体现竞争原则,促使社会资源配置合理化、社会效益最大化。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的供求状况及自身资信条件、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因素来确定,而不能由行政计划来确定。所以,应取消债券利率只能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40%的限制,让企业债券的发行市场化,由市场决定利率,也就是说,企业债券利率的确定,应通过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根据区别企业的资信状况、信用评级结果,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危机因素,由发行人、承销商根据市场状况,确定适当的利率。资信好、信用级别高的企业债券,投入者承担的危机小,利率低一些;反之,则高一些。

进展企业债券的二级流通市场,增强企业债券的流动性是拓展企业债券市场进展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采取做市商制度和柜台交易来解决。做市商制度是发达债券市场采取的常用方式。做市商同时报出买卖价格,投入者以做市商为对手实行债券买卖,做市商获得买卖差价,同时企业债券的流动性问题也能解决。实行柜台交易也能有效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

企业债券的投入对象一般是机构,机构的资金量大,买卖债券的数量多。一般来说,交易所市场撮合成交的交易方式不适合大宗交易,而柜台交易不适合撮合成交但能够适应大宗交易的需要,是交易所市场的有益补充。对于柜台交易,必须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尽量实现供求见面和协商价格公开化。为了活跃我国企业债券的交易,还可以考虑使用新的债券交易方式,如债券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回购交易和利率掉期交易等。

2.改进和完善企业债券监管制度,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迅速进展

政府应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简化审批手续,加大对企业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

政府对企业债券市场的经营管理应从计划指标经营管理向审批登记及监督经营管理靠拢,在发行制度层面上,建议企业债券发行由指标分配制逐步向注册制、核准制过渡,企业的发债规模控制在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下,具体规模由企业自主决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发债积极性。在企业债券发行中推行核准制,应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经营管理部门只起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债券发行中的作用,由—个部门站在全局的角度负责组织核准工作,建立健全核准制度和标准,提高发行核准中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核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发行核准的工作效率。

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实现债券发行主体之间的实质平等。按照《企业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范,股份有限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国有投入主体投入设立的有限责任企业可以申请发行企业债券。这一规范将大量非股份制的民营企业排除在外,导致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实质上的不平等,也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范,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减少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批环节,企业只要有偿债能力、有资金需求并提出举债申请,政府主管部门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审批手续,由市场对发债主体实行评判。取消债券筹集资金在使用上的限制,因为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针对具体的投入项目,有的是因为当前市场上的资金成本低,而以前所借资金的成本高,发行新债还旧债,降低财务费用。

3.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利用债券融资

国有企业重银行贷款融资和股权融资而轻债券融资,监管机构可通过改变以往对企业的考核制度来引导企业实行债券融资。不能像以往一样仅仅考核企业的利润目标,而要将国有股权稀释的因素进入指标考核体系。另外,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也要列入考核的紧要目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考核体系。

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保证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实行融资,而培育公允的评级机构是国有企业能够通过债券融资的前提。信用评级机构对拟发债券的评级,是投入者决定投入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评级高的企业债券违约危机小,因而适合那些厌恶危机的投入者,评级低的企业债券违约危机大,但收益相对要高,因而适合那些能够承受危机、愿意获得危机收益的投入者,这样区别的企业债券可以出售给需求区别的投入者。因此,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国有企业愿意发行企业债券,而公正的中介评级机构使企业的债券能够出售。这两方面是引导国有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企业债券市场的优点

企业债券市场与银行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1)可降低企业借款成本。企业债券由企业直接融资,它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具备良好声誉和悠久历史的企业,利用其声誉比较容易发行债券,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

(2)可以延长债务期限。从经济可持续进展看,中长期资金依赖商业银行提给,不仅容易受到货币政策松紧变动的强烈影响,而且也容易给商业银行带来未来危机。因此,在发达国家中,商业银行基本不给工商企业提给中长期贷款。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金融创新中,一个紧要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大规模发行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来满足各类企业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由此形成支持经济长期进展所需要的资产基础。


18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