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综合银行制度体制有哪些

广辉2分享 时间:

什么是综合银行制度

综合银行制度是商业银行突破分业银行制度规范的业务界限或超越传统业务范围在金融领域实行经营行为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的总称。

综合银行制度分类

综合银行制度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银行本身在自主性业务创新行为中形成的规则和业务惯例,其中既有正式的规则,又有非正式的规则。这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需要在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改变组织形式与经营管理方式并绕过现有的制度约束而形成的、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制度、技术,观念、理论、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另一类是由政府颁布放松金融管制的法律制度。这些由国家实施的正式制度安排,使金融创新从商业银行个体行为转变为国家金融制度整体的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这类法律制度,使商业银行的创新行为合法化,加速了商业银行朝着综合化方向进展。这类法律制度紧要是针对分业银行制度实施的,这些法律制度出台后,分业银行制度在这些国家也即告取消。这类制度构成了综合银行制度的核心内容。

综合银行制度的形成原因与实质

综合银行制度形成和进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紧要从商业银行角度,总括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商业银行利益决定下的银行制度变革要求

分业银行制度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违背的-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就是要无限地追求最大利润。早在1933年美国修改《银行法》,准备加强联邦对银行的集中控制时,就受到银行业和金融家的普遍反对-特别是将投入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离的条款,被美国银行家协会认为是“不健全、不科学,不公平,甚至是危险的”,并组织银行界阻止该法律的通过和实施。j·P·摩根则预言,使投入和储蓄银行分离的作法会最大限度地损害其企业在将来为“这个国家的进展”提给资本的能力。最后在1933年金融危机的形势迫使下,该法案才勉强通过+3935年再次修改银行法也是同样状况,特别是在参议院遭到强烈反对,最后该修案做了折衷修改后,在罗斯福的敦促和协调下,才予以通过;在后来美国实施分业银行制度几十年中,美国银行界、证券界,甚至企业界从未停止过打破分业银行制度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美国银行制度综合化就是在银行、证券企业,企业一致推进下实行的。

(二)商业银行出于重新分割市场和扩大利润的需要

在金融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作为不断追求利润的企业,不能够满足于限定市场范围内的获利,特别是在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状况下,传统业务中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少,像国际大银行在传统的信贷业务方面获得的利润占比一般都下降到整个银行利润的40%以下,并且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也迫使商业银行突破原有的业务界限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向其他金融领域渗透,进而要求实行银行制度改革,为重新分割市场争取制度保障。

(三)银行安全的需要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银行制度综合化的要求,出于利润、重新分割市场等利益以及客户特别是工商企业的要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实行综合化银行制度后,商业银行会迅速庞大起来。一方面银行自身抗危机能力增强,而另一方面银行越大对社会经济稳定的影响就越大。大银行出现问题容易争取国家力量的庇护,便于银行从外界获取银行安全生存和进展的力量。一般认为,国家会帮助大银行解除危机,而对小银行则不然,造成一种对银行监护的“双重标准”。美国1984年大陆伊利诺伊银行清算危机后,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企业提给巨额资金救助,使“太大以至于不能破产(Toobigtofall)”的观念被现实化。事实上,综合银行制度使金融垄断与国家垄断力量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外部竞争的加剧,经济环境恶劣,使银行自身产生提高“抗震”能力和外在保护的要求。从危机的角度看,银行通过综合化向大型化进展,并不是经济繁荣的表现,而是出于银行自身抵御危机的需要。

(四)实行综合银行制度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

综合银行制度不仅使利润和市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分配、分割,而且使利润和市场在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银行取代日本的银行称雄世界,重新瓜分世界货币和资本市场就是鲜明的一例。当前银行间的竞争已变成了国家间的竞争,各国推行综合银行制度也是着眼于国际竞争。推行综合银行制度,壮大银行竞争实力,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扩大和增强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个市场中的势力范围和渗透力,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利益。从这一角度看,综合银行制度是为各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

(五)各国金融监管能力加强

综合银行制度的推行不是对早期混营银行制度的“复古”和回归,经过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近半个世纪的分业银行制度的实施,各国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强化了金融监管的能力,主动地打破金融各业际的界限,推动银行业整体提高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放松管制,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制度是监管当局有能力在更复杂的条件下经营管理金融秩序,控制金融运行的体现。综合银行制度的推行,也标志着金融监管由稳定目标转移到效率目标上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在已有的中央银行制度和各种监管制度基础上,不断实行重大改革,以提高监管效率,当前,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爱尔兰、丹麦和瑞典等国都开始实行单一监管体制,即由一个机构来监管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体制。金融业的监管也以效率为本,朝着综合化方向进展。综合化在金融领域已成为一种潮流。

(六)综合银行制度的实质是金融资本垄断制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垄断是垄断的核心内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综合银行制度推行,不仅表现为银行资本的进一步高度集中,而且表现为已经更加集中的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迅速融合,在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超大型企业,他们在经济和上层建筑领域以及国际经济中的控制力更加强大。综合银行制度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标志着资本主义垄断走向更高级的形式。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迈向21世纪的一个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使进展中国家在经济进展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国内民族产业进展等方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综合银行制度的优点

一般的综合银行制度存在如下优点:

(1)由于综合化的商业银行同时经营商业银行和投入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可以使多种业务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全能银行。就投入银行而言,它首先可以利用全能型银行通过办理商业银行业务而形成资金优势?开展投入银行业务,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投入银行业务,需要耗费巨额资金,而综合化的商业银行通过存款等负债业务很容易集聚大量资金,这就为投入银行业务的开展提给了坚强的资金后盾。其次,投入银行业务的开展还可以利用商业银行所具备的网点优势,全能银行通过其商业银行业务已经形成的全球性的分支机构网络,为其开展投入银行业务提给便利条件。同样,全能银行通过投入银行业务进一步密切同企业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客户,促进其商业银行业务的进展、保险业务也同样可以依托商业银行业务和投入银行业务,扩大展业的菹围。

(2)正如前几章的解析,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有利于银行吸引客户,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综合经营模式下的全能银行就是以提给全面广泛的服务见长,从而增加市场份额,有利于发挥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

(3)综合经营模式具备危机分散性。银行的危机包含系统危机和非系统危机:前者是指整个银行系统可能遭受的危机,这种危机单个银行自身无法规避;而后者则是单个银行通过资产组合的多样化可以降低或抵消的危机。综合经营模式的危机分散性是就非系统危机而言的。

(4)银行在综合经营模式下,可以通过对工商企业的投入来加强对它们的渗透,这有助于银行获取有关工商企业的充分信息,增加对企业经营状况和投入行为的了解,提高投入的准确性。

(5)银行综合经营有利于银行增加盈利,因为它使银行在存贷利差之外又获得了证券发行差价、佣金等利润来源的新渠道,尤其是在随着竞争加剧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利差不断缩小的状况下,实行投入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综合经营肘银行增加盈利更具备重要意义。

18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