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内部控制

广辉2分享 时间:

“影子银行”助推了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大与蔓延,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点,也是学术界与业界研究的热点。“影子银行”最早提出是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McCulley(2007),他将影子银行界定为游离在监管之外,缺乏存款保险和央行流动性支持的非银行机构的投融资活动。根据2014年《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107号文),我国监管部门将影子银行主要分为三类,概括而言主要是指持有金融牌照或没有持有的存在监管不充分或监管缺失的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的发展给我国金融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下,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带来了风险隐患。

田婧婧、许承明(2016)表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出现也是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进行严格管制的结果,如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要求等。林琳、曹勇、肖寒(2016)的研究也指出在逃避监管的影子银行信贷扩张所推动的经济上升期中,亦集聚了大量金融风险。杜江、杨浩宇(2016)指出影子银行的金融双面效应,即形式创新的积极性与体系本身的风险性。

本文认为,首先我国影子银行是商业性融资为核心、金融抑制博弈的产物,实质上是基于金融供需不对等的创新形式,发展势头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其次,是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资本有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产物,并且相应的配套机制尚未及时随之建立。其发展,利于刺激金融类创新活动的开展,有效满足市场融资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同时,影子银行信息披露程度低,且规避监管,所以隐患难以及时被发现且易积累,发现时,很可能已经酝酿成为金融系统性的危机。故此,本文将从影子银行的内部控制入手,通过混沌论的视角对之进行分析。

混沌论视角下影子银行风险分析

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且它也是非线性系统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状态。杨辉、潘柄至认为混沌是一种决定性随机的,且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行为。混沌系统的特点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具有叠加原理、不稳定平衡、无序中的有序。

(一)影子银行风险的不稳定平衡性。格拉斯认为,企业本身就是复杂的“开放”系统,与其所存在的环境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风险性是不稳定的,在失控前没有明显的信号提示,表现为突然爆发,如2007年突然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中国2012年的温州次贷危机。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有叠加性。尤其是对于具有混业经营且规避监管特点的影子银行来说,其混业经营表明了其经营主线并不单一,这也进一步表明其一旦受到来自经营线的风险冲击,将很可能会具有多重风险性。同时,多经营线条带来的风险危机将会产生叠加效应,加重危機的破坏性。

(三)影子银行的风险系统性传递性。根源于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与混业经营的特点,在接受风险叠加效应的同时,也具有系统性传递的风险。一方面是来自经营线的风险传递,会将各自的风险叠加到中介机构;另一方面是通过机构本身将风险传递向各条经营线。双向系统性风险传递,使得金融运作更具不稳定,更容易失控,波及整个金融系统。

影子银行内部控制分析及建议

(一)影子银行内部控制分析。随着金融资产公司经营业务的扩大,特别是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对金融资产公司内部管控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内部控制角度对金融资产公司风险及其防控机制探究对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及预防金融风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比于国外以证券化和金融创新为基础的影子银行体系,我国的影子银行偏向商业性,其产生之初就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本质上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相类似,却又区别存在。

影子银行具有混业经营的特点。业务繁杂,各项经营与财务信息冗杂,尽管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发展增强了内部控制的准确性,但是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亦让信息的传递与复杂性加大,现有的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且当前相关法律规范、行业标准以及系统的机制失效以及缺失都会增加内部风险判断失误的可能,从而忽略风险酝酿的奇异吸引子,最终使得风险逐渐进入失控状态,导致危机。

影子银行内部控制的主体是机构内部人员,因此内部人员自身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问题亦是不可忽视的独立性风险。职业道德是任何行业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而职业道德的缺失对于具有风险叠加原理与系统性传递性的影子银行来说亦致命。

(二)建议

1、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尤其是严防内部控制建设流于形式,难以迎合新要求的内控要求与及时优化更新。由重结果轻过程、重单项轻系统、重独立轻合作的传统原则向具有“全覆盖”理念的全面、多项模式转变。

2、影子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符合自身的诱发其风险酝酿的奇异吸引子识别机制。在内控的执行中,一是要贯穿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而其中必然会有对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非奇异吸引子的事物,可进行识别标识;二是强化对内部人员资质的考核与要求,保证结果的有效性与时代先进性。

3、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建设,加强影子银行的内部遵从性。影子银行的出现并不是在相应的市场机制完善的条件下出现的,所以它的内部遵从性并不高,由此很容易造成影子银行内控的紊乱或是不合理。缺乏相应的遵从性,则其机制质量容易参差不齐,难以起到有效的控制、风险防范的根本性作用。所以,完善相应的市场机制建设,对于其内部建设的有效提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影子银行是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一种模仿,但是影子银行的本身却是一种金融的创新形式,所以其本身具有“新”、“旧”的矛盾性。而在此情况下,影子银行的内部风险防控效应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影子银行应该积极地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以缓解自身的落后性,由根本到模式都体现出“新”的理念,保证内部控制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结论

影子银行的发展是金融体系进步与发展的衍生品,一方面是对金融体系的补充完善,有利于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另一方面其出现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虽然影子银行的发展蕴含有诸多的风险隐患,但是我们不能单纯地对之进行抵制,应当不断地加强对其风险的防控,加强影子银行的内部控制,在混沌论的角度下,风险具有无序中的有序,只有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不断地解开风险的面纱,如此,我们才会逐步掌握主动权。发展,需要探索与创新,而不是坚守不前。

18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