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油交易中心运营还需等待
启动人民币原油期货合约交易的计划最早公布于2013年,去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曾两次宣布启动该项目。但最后一次2015年年底,也未能如愿,周二(7月19日)据美国标准普尔全球普氏报道称,中国首家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未必能在今年投入运营,因为北京想要严格遵守原油期货合约交易规则,避免出现市场波动。
中国希望对进口石油打造自己的基准。目前WTI是适合美国的原油市场价格基准,而在欧洲和亚洲的原油价格则更多以布伦特为基准。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应有助于中国取得石油产品的定价权,正是在上海而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形成亚洲石油市场气候。皮京在评论有关该项目再次被推迟的消息时说:
“中国希望有自己的价格指数,不再直接与布伦特和WTI挂钩。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希望通过本国的期货交易反应国家的供需关系。中国还记得一年前发生的股市波动。去年夏天股市多次暴跌,许多公司损失数千亿美元。
当然中国也不希望石油交易出现这样的波动。正因为如此,他们推迟了原油合约交易启动的时间。他们正在制定金融调节规则,以免出现大幅波动。”
总的来看,中国为制定全球原料价格建立新的平台,这个新项目的最终实施,暂时还有风险。而且中国在原料价格形成上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很大了。
其中中国金属股市规模已经经常超过伦敦金属股市。交易规模较高的农业部门原料资产合约20个中,有10个是在中国原料交易平台实现的。
新的上海交易中心也会利用需求吗?能签署可与Brent和WTI竞争的合约吗?看来北京对此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项目启动日期在有必要完善法律基础的借口之下多次被推迟。
虽然在皮京看来,这个平台的气候最终还是市场形成的。皮京表示:“启动新的交易中心,并让它受欢迎,需要很多时间。起初要让本国石油和石油交易公司进行交易。之后,才能让外部玩家参与,以便增加期货交易的流动性。
石油期货和其他期货一样,不是现实的供货,大多数是纸上交易。而且期货交易的金融市场向来是原油实际交易规模的许多倍。当这发生在上海交易中心时,可以说中国原油期货交易会渐渐受欢迎,相应地也将在全球金融体系统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例如: 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2010年10月29日以来的最低。去年8月央行大幅贬值人民币,导致全球股市震荡。从那时起中国央行一直在努力稳定人民币,迫使外国企业持与其说是主动进攻,不如说是观望的立场。在这种条件下,启动原油期货合约交易的日期最好推迟,以免让潜在的外国市场玩家做出绝对负面的反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评论道:“原油期货使我们一直希望推出的,因为中国是一个进口大国,我们必须要有话语权。只有推出我们自己的原油期货,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
外国人将来参与上海国际能源中心,是中国政府在启动原油期货合约交易上非常谨慎的一个原因,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还是要以人民币计价,而人民币汇率最近数月不太稳定。而且,中国当下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十八大以后我们密集地推出了很多政策,这些都需要一个消化期。